成是典叹息一番,说:“我该这样想吗?无忧不会养孩子,到底也没把我养成白眼狼我如果不是被不予楼捡到,我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饿死。一个孩子,怎么在那凄苦人间存活那可是安阳。水患未曾完全褪去,民心不稳,死者到处都是,眼看天冷,瘟疫就该流行。柴火不足,每日那些官府发的米粥根本轮不到小孩去抢。我不饿死,也会病死。”
何况,成是典想,赵帛不知道,他也是调查当年安阳水患的经过之后才彻底打消这个念头的赵帛问他,有没有那样想过,想过不予楼是不是夺走了他原本该有的人生赵帛是人,他也曾经是人,人之常情,如何没有想过。他想过。于是去查阅当年安阳水患。那个时候安阳水患,之所以这个水患留下名字为安阳水患,是因为安阳受灾最重,安阳这个地方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是,安阳仅仅只受灾最重的地方。以安阳为中心,周边其余地方,同样损失惨重。农田被淹,桥梁被冲毁,通往安阳的路被淤泥淹没,分不清哪里是水塘哪里是路。也因为如此,当时还牺牲了一名奉命千万救灾的官员。那官员连人带马都陷入了淤泥中,周围官差眼睁睁看着那个官员陷入,无能为力。
因为这样,才惊动了上听。
安阳水患,是天灾加人祸。
安阳靠近隔相江,临近堤坝。主修堤坝是个肥差。虽然事关重大,但是是个肥差。原本的堤坝,当年要修高。上报的时候,被驳回了。原因是因为,修高需要一大笔拨款。虽然不用动用国库,却影响当年安阳所在的府州上报的报表的好看。
安阳是个小镇,每年因为维修堤坝都要费一大笔钱。再拨款建高堤坝,没完没了。
知府以隔相江十多年来风平浪静为由,驳回了建高堤坝的建议。
同年。隔相江江水暴涨。
许是天意,江水暴涨那一日,正好是知府下访视之时。
安阳县衙被冲垮,安阳县令靠着水性和一块浮板活了下来。知府失踪。至今不见。事件走向到这里,如果是在年岁小一些的无因看,大概要欢呼一声痛快。可是在翻阅安阳过往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弱冠之年,且在成家受教许久。成家家中好几任都为官,好几年的耳濡目染,已经是成是典的他,实在是太明白,在这种大祸临头的时候,主首官员不在其位的严重后果。
抛开那位知府因为经验之谈错误的驳回了修建堤坝的建议之外,那位知府在任职期间算得上是精明强干的。而且他曾经有过在大旱之年安抚民心的功绩。这一点,是毫无经验且为官时间都尚且不足的安阳县令无法取代的。
通往安阳的路径被冲垮,洪水又没有褪去的迹象。民心大乱。安阳县令当时恨不得替知府而死。虽然在那之后,那位安阳县令因为有功有过,将功抵过,令派到了别地。经过那样水患,那位县令成了知州,他也有了懂得如何安抚民心的经验。
可是在那个时候,他们错过了安抚民心和挽回损失的最好时机。
惊魂未定的安阳百姓并没有明白眼前情况如何,但是在本能的逃避灾难的驱使下,安阳百姓纷纷举家外逃。外逃的行为,造成了路径大乱。
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外府外县的救援。
而成是典和家人失散,也是在这个时间段。
成是典越看心中越是寒凉:在这个时间里,这个局面中,远在他乡的成家人从听说安阳水患,到得知成是典父母俱亡,到克服种种赶到安阳,再最后从安阳一片混乱灾民中找到一个数年不曾谋面的孩子。
大概不会比找到他父母的骸骨容易的。
他合上那本安阳县志的手抄本,然后给那个白眼狼的成是典一个狠狠的巴掌。
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
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