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要馒头,要米粥,要花卷,要肉包子,要饺子,要鸡腿,要肉羹,再到长大一些,要好的鞋子,要新衣服,要玉佩,要所有的,他见过的同龄的孩子有的,和没有的一切。
无忧什么都给。
在幼年的成是典眼里,无忧无所不能。
故而才叫无忧啊。
他令人无忧。令他无忧,令他开怀。
再长大,成是典要读书,要户籍,要家,要亲人,要身世。
他以为到这里,无忧再也不能无忧了。
结果,无忧带他去见了成知府。
成知府那个时候,还是成进士。刚一见面,观对方像是的白面细眉,同样的慈悲面相,不必开口,那两张脸上就是热泪滚滚。
成知府带他归家。家中祖母搂着他哭个不停,对无忧也感激涕零。无忧木讷,站在那里如桩子一般不动不言语。但是成家那里在多心思顾得上无忧?全部实现都落在他这个失而复得的亲属身上。
他长得好,看着没受苦,皮相白嫩,手上也无老茧。就知道他遇到了好人。
必然是在天之灵,父母保佑。
那安阳水患,不知道毁了多少家庭亲眷失散,这得是前世多少运气,才能换来遇到这样的良善人家。
这一番说头,听得徐长生嘴角发抽。
那成是典的家人不知内情,说了倒还算是过得去,关键是那个无忧倒也听进去了?还坦然接受了自己被归类为良善人家?
未免太过于不要脸面。
赵小楼说:“所以之后,你就认祖归宗了明面上,你是归属了成家,落了户籍,成了良民,再去考了科举,因为朝中有人,故而你为官仕途算是平稳。但是其实,你却算是一个细作,一个,为了不予楼而混迹在朝廷中的细作。”
成是典没有反驳这细作二字。算是默认了。
不过他依然分辨了一句:“我并未曾做过不利于百姓的事情。”
“是吗?”说话的是赵帛,赵帛有点纳闷,“死掉的牢头,还有送信的差役,不算是百姓吗?”
赵帛继续往下说:“还有那几日满城百姓的惶恐和不安不算是不利于百姓的事情吗?”
作为地方上的父母官,除了要为民生民事有所所为,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安抚民心也是重要一环。一城要风调雨顺,要手里有钱,缸里有米,篱笆中圈着鸡鸭,粮仓安稳,不必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是也没用什么绿林好汉江洋大盗。夜里睡得香,清晨精神足这就是安稳。
民心安稳,才能静下来心去过日子,去做事情,小孩才能开心读书,少年少女才有心思踏青,看春景,去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城中安静祥和的风景。
而这一切的中心思想,都是安稳。
而这个安稳,则掌握在地方官员的手中。
而那个所谓的从未做过不利于百姓事情的父母官成是典,在那几日中,令一城的百姓陷入了无助的恐慌中。
赵帛看向成是典,说:“你别讲什么成大事不拘小节你做这一切,以及所布的局,不顾就是为了引出来容小龙,你的所谓大事,是不予楼的大事。不是百姓的大事。在你眼里,一城百姓的恐慌,不如不予楼发现一个敌人一个答案来得重要。”
成是典沉默了。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被赵帛给怼对了。他或许真的想来那样一句不拘小节和大事的评论。结果却被赵帛给伶牙俐齿抢了个先。
成是典笑笑:“不愧是赵家的继承人心里活络又清醒,养的真好”
他前半句评论赵帛,最后一句,说给赵小楼听。
赵小楼接受了这句表扬:“这是是非,只要心明眼亮,都会明辨清楚。不是单独只有赵家的孩子这样。也不单纯是养得好的缘故。”
赵小楼一向护短,又喜欢自夸自家,如今在成是典面前,却格外谦逊了起来:“在做的,不管是容小公子还是我家赵小公子就算是徐大侠年轻个十几二十岁也照样是清醒的。”
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