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眼前白光闪过,像放电影似的,李带走进虚拟现实的空间中。
……
五十多年前,沔村。
酷暑天,尽管刚刚下过大雨,天气很快放晴。
日上中天的时候,褚修尧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汗流浃背。
这里是离江城两百多公里的贫困农村。
今年是褚修尧下乡来此做支教老师的第三年。
又到了一年一度向村支书述职的时间。
村支书的办公地点,离近几年落成的沔村学校,隔了几处农田,一个鱼塘,还有一片树林。
刚到而立之年的褚修尧艰难跋涉,要徒步几十公里,才能跟村支书见上一面。
在路上,他已经把打好纸稿的述职报告在心里过了好多遍。
这份报告用蝇头小楷手写了十几页,大多是具体情况的说明,实际上,核心论点只有一句话,四个字——要钱,要人。
他也不是想给领导添麻烦,可是现在,实在是非要不可了。
三年前,褚修尧刚来的时候,村里的识字率非常低。
路上遇见十个村民,有九个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纯文盲。越是没有文化的地方,越是不懂得文化的重要性。全村几千户人家,入学率竟然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学校校长是村支书的小舅子,姑且算是上过学,不过小学没能毕业就辍学回家了,基本上是半个文盲,只能处理些流程性质的工作,比方说帮学生办理入学手续什么的。
原本以为教学压力会非常大,既要教国文,又要教算学,还要讲常识,甚至得兼任体育和手工老师。
结果,他根本就没什么机会完成教师的本职工作。
因为根本没人想要上学。
村民们完全是把这里当成了古代的县衙门,男女老少找过来,都是听说这里有个教书先生,请他帮忙明断家务事的,什么母鸡不生蛋了,狗子被邻居药死了,大人下了田,孩子没人看了,让学校帮忙托管一下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褚修尧哭笑不得,但他向来乐于助人,遇到能帮的,二话不说也就帮了,即使是在帮不了的情况下,他也会想办法向上级打报告,说明情况。倒是把村民的生活安顿的井井有条。
一年过去后,作为外来人口的褚修尧,终于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子里建立了自己的信誉。
他走在路上,全村人都上前亲切问候,都尊称他一声,褚先生。
见时机差不多成熟了,褚修尧开始给村民们絮絮叨叨,说明学知识学文化的重要性。
可是依然困难重重。
文学玩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