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小子!这段时间也累了,今晚回府陪陪二老吧!做事不要毛躁学谨慎,也要量力而为注意身体!”李开花在李宏腿来了一拳,二人的兄弟情谊不仅源于血脉,更是两次舍命相护。
“大哥,要不今日一起回吧!父亲挺想你的。”
“好!也好久没尝二娘做的饭了!去街打五斤酒,我们爷几个喝个痛快。”
“得令!”
……………………………………………………
断砀山麓,燕国西境边防城外。
羽林军大旗随风飘扬,昭示着此地已是江国地界。
城外索桥立着一人,头戴纶巾,身着普通长衫服,背着书笈,面挂着一层防风布。
修长的右手手指中间握着一把小刻刀,左手则拿着一个竹卷,静静等待羽林军来人回应。
断砀山,又名缺口山,边防城修建的位置正处于风口,风势一起裹着尘土漫天乌黑。这书生立于风中如同雕塑般未挪动一步,只有那长衫袍与纶巾随风向飘扬。
“踏踏踏!”
城门缓缓打开,一行十位士卒整齐划一,昂首挺胸走出边防城,为首十夫长对书生微微一拜说道:“杜公子,大帅请你入营。”
书生双手回礼,做得极其标准,面带微笑道:“小生便不叨扰卫帅了,与各位军士闲聊几句便可。”
书生抬步在这十位羽林军身旁走了一圈,随即又停在十夫长面前问道:“尊驾贵庚?”
“四十有二!”
十夫长回答的铿锵有力,卫帅早就嘱咐过在这位书生面前不能落了军威,否则会军法处置。
“先考是否从军?”
书生握紧小刻刀准备记录。
“公子从何得知家父已逝?”
十夫长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这位书生,但这位书生却知他父亲已亡。
“尊驾只需回答便可。”
书生行走天下的记录已经有数万年,对各方水土人物知之甚深。江国自古多劳役,百姓积劳成疾者多如草芥,五十五岁已算长寿。
“家父生前曾是羽林军百夫长。”十夫长回答道。
“多谢相告。”
书生又行一礼,在竹卷刻下一排小字,字体正楷笔画有力。书的是:
羽林军父亡子随,军魂依旧。
书生写完之后,又走到最年轻的一位士兵面前问道:“小哥家住何地?”
那位年轻兵卒并拢双腿大声说道:“江国南阳人氏!”
“家中可有兄弟姐妹?”书生又问道。
“长姐已嫁人!姐夫与我从军!”
书生默默点头,又在竹卷记下一笔。书为:
江国北境少青壮,于南境征兵,连襟同为羽林军,国势略显空虚。
书生又走到一位士卒面前问道:“家中田地可有人耕种?”
“老父母牵牛犁田。”
“家中可有鸡畜牛羊?”
“十年不曾归家,尚不得知。”
“军中伙食如何?”
“三日食腊肉,七日宰牛羊。”
“可知卫帅年纪?”
“四十有七。”
“自从军来与卫帅可曾交谈?”
“不曾!”
“家中可有妻儿?”
“吾妇十六入我家门,小儿满月吾便从军,如今小儿入了私塾,去岁还收到了他所写的书信。”
“倘若衣锦还乡,你愿做何?”
“侍奉家中老母,种五亩薄田,日出劳作,日落而息,便足矣!”
“倘若战死异乡,你可有言留下否?”
“此生报国,来世尽孝。命丧不悔,羽林长存。本是男儿身,又何必斤斤计较于这些,若是怕了战场,某家也不会来从军,更不会加入羽林!”
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无关紧要,不涉及任何军事机密,都是些家常小事,书生问完这十位羽林军已经记了满满两竹卷。
“小生已无问题,打扰诸位莫要见怪。”
书生将两个竹卷放入书笈,又行一礼准备离去。
第十代的生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