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雪瞧着这不是长法,他们学以致用的机会有限,还是得让更多的普通人学习才能推广,于是又让人在国子监设置学堂,除这些权贵子弟、当朝官员外,一些学子也可以学习。
除此之外,有皇后娘娘珠玉在前,大晋女性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贺兰雪请魏芃下旨开办女学,在京城和各地州府设置女子学堂,成绩优异者,可参加朝廷的女官选拔,一旦成绩合格,可以入宫为女官,不愿意入宫的,也可以根据成绩,享受女官的俸禄。
这些女子学堂不仅教授女子读书识字,也会教授针织女红,一些家境不好、没有男丁、身有疾病的,当地官府还会促成她们将手工制品、绣品或官府统一收购,或者牵头助销,以此来满足她们生存的需要。也就是说,在大晋的端宁年间,只要你有手艺懂技术,都不会饿死。
官府将这些收购上来的手工制品和绣品又分类归纳,上等的就有机会供给京城的显贵甚至宫苑,中等和普通的也随商队销售海外,但价格就会低一些。于是,大家为了追求高利润,手工就更加细致。
到了端宁八年,一个新兴的行业应运而生,官商合办的手工作坊,最初是由官府出面开设,后来渐渐转由当地的强商来操作,组织工匠或绣娘,根据他们设定的样式、花色进行制作,然后评估后,再随商队运往各地。
同一时期,由于生活富足,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高了起来,所用的器物做工精美,官窑烧制的瓷器往往成了风向标,民窑也纷纷仿制,昊康帝别出新裁,画了个花样的茶杯让人烧来试试,结果引得全国效仿。
中原的瓷器、丝绸、刺绣都是热门货,后来又衍生出许多机簧巧妙的工具、把件等,又有一批能工巧匠因此被收归国家,进行兵器的研发改造。也正因皇后娘娘大力推动女权和女子的独立,各地才女也花团锦簇的出现。于是,在大晋端宁十四年的时候,大晋历史上又诞生了一位女御史,端宁二十三年的时候,大晋历史上又诞生了一位女鸿胪寺卿,确切说是大晋的女外长。
昊康帝的改革不是没有遇到阻力,首先就是朝中官宦对权利分解的抵触,但魏芃大大完全不鸟他们,权利不是应该集中在自己手中吗?你们个个是世代为官的,真有灭九族的罪,能死一串的官员,哪次清洗不是留下一堆的坑在等萝卜?而且这样极易滋生朋党、舞弊等等,世家的格局当然要被打破。
于是,魏芃拿出自己当世子时的无赖,当太子时的腹黑,上阵打仗时的杀伐果断,当皇帝的独断专行,就地罢免了一些背后使绊子的官员,又将其中涉嫌贪污、吞没土地的直接殿前杖毙,杀了几只鸡之后,猴子们都是识实务的,果然乖了。
而他后期的经济政策也动了世家大族的蛋糕,传说中的几大世家开始联合抵触,可惜,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卢家当年收养了魏俊楼,当然是要站在在魏家一方的,崔家是皇后亲爹的二夫人,为了挽回亲爹的颜面和婚姻,当年的世子妃用岭南的茶叶生意跟崔家做了交换,崔家自然不会不识相到反抗这个贵为皇后的嫡女,所以,这两大世家是不会搞事的。
至于别的,有华先生的背后推动策划,无论是他们哄抬物价还是打压市价,华先生照单全收,甚至利用他们的时间差,低买高卖,又赚了一笔。他把账目做的细致,留下一成的利润后,全部交给了魏芃,魏芃的口袋沉甸甸的,除了魏家父子,没人知道华先生的身份,所以他的操作被当成了恶意谋利。
魏芃又趁机打压了一波这些财阀世家,如果国家的经济命脉要靠商人来操纵,那实在是太危险了,他寻了个由头,将挑头的王家家主流放西北,这些人终于想明白,啥叫民不和官斗?商人哪个手下干净,想寻过错不跟玩一样,何况这不是普通的官,人家是天下至高无上的那个官。
也有人对皇后的母家发起挑战,毕竟谢家如今是手掌兵权的外戚,贺兰雪当年嫁妆惊人也有目共睹,外戚权重又是会挣钱的,这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吗?
在古代搞事的日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