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极殿大学士,太保丁从安道:“如今谢岩谢昆还在京城,定远侯若此时造反,皇上必然不轻饶……”他不住的摇头,显然觉得他们家不会用这样的代价来换的。
三个互相交换个眼神,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不信,谢家是大晋的元老,当年随太祖开疆裂土,要反早就反了,何必等到现在这样的时候。
惠文帝手指轻轻敲着桌案,这密报是自己在北疆的暗探送来的,难道暗探出了问题?
陈叶敏又道:“当务之急,老臣以为应增援北疆,夺回失地。谋反之事牵连甚大,当慎重处之。”
林、丁二茹头,显然是赞同的。
惠文帝看着桌上的战报和奏折,思忖良久,道:“宣安国侯进宫吧。”
当,杨青山领了圣旨,次日率三十万大军发兵北疆,接管北疆防务,同时着羽林卫指挥顾书义带了御医和一千羽林卫与杨青山同去北疆,为定远侯诊治,并接定远侯回京及家眷回京述职,界时,谢家旧部暂时纳入安国侯治下统领,定远侯身体恢复后,仍由定远侯统率。
这是暂削兵权,让他回京道道,然后再评判,但这也绝不是好兆头,羽林卫是皇帝的禁宫亲卫,保卫皇城的队伍,派顾书义带着御医去北疆,好听是关心老侯爷的安危,实际上怕是要看看谢峪到底伤成什么样子,然后监视着回京吧,而且还能监视杨青山不会私下放了谢峪。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
北疆战事紧急,杨青山也不敢耽误,当便点齐兵将,次日一早便率兵前往北疆。行军队伍中,杨九林骑在一匹矮马上,紧紧跟在杨青山身后,这是他第一次去北疆战场。八岁那年,父亲战死在北疆,当时他就立誓,要扫平北狄蛮夷,为父亲报仇,为死在北疆的战士报仇,守护他们的家园。现在他是军中最的一个,但他的功夫已经绝对可以打倒几个大人了。
看着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杨青山悲喜交加,喜的是孙子有绝对的实力在战场上自保,悲的是,他才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就要开始承担侯府世子的压力。安国侯府是武将世家,家中的子弟必须是顶立地的好男儿,而不是京中那些膏粱纨裤。
一路急驰日夜兼程,到达北疆时,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继橦谷关之后,北雁门关失守,谢家三爷谢梓嵱战死,榆关告急,谢峪伤重,几乎不能起床,但仍在指挥大军守城,见杨青山的援军到了,谢峪这才长松一口气,整个人也垮了下来,这些经历了丧子之痛,战事失利的耻辱,老侯爷再也撑不下去了。
御医诊了脉之后,不住的摇头,老侯爷伤势严重,内伤外伤加在一起,实在堪忧。顾书义也叹气,一代名将,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这才几年,就已显老态,想来这段时间受的打击太大了。
杨青山顾不得太多,迅速的接管兵符,调动兵马,他们不仅要守住榆关,还要抢回北雁门关和橦谷关,其中北雁门关是一定要抢回来的,橦谷关历来是双方争夺的关隘,经常会易主,但北雁门向来是大晋的,这个怎样也要抢回来。顾书义并没有马上带着谢家人回去,待谢峪身体稍稍恢复才能启程,于是,北狄攻打榆关时,顾书义也披挂上阵,一共守城。
推开房门,御医便看到一张人畜无害的脸来,那张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像是三月里的暖阳,带着春日里的芬芳。御医忽然感到奇怪,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感觉。杨九林提着食盒缓步进来,身后一个厮也提了个食盒他向御医微笑,声音柔和,暖暖的,带着温度一般:“李大人,厨房刚做了几个菜,您与侯爷一起用饭可好?”
李御医忙站了起来,向这个孩子施了一礼,道:“世子安好,下官怎敢劳动世子,下官……”他看了眼躺在床上的谢峪,心一横,道:“世子照顾侯爷用饭即可,下官自去用饭,不劳世子爷费心了。”
杨九林微一迟疑,道:“李大人,我专门多提了些过来,原便是觉得大人这些甚是劳累,不曾好好用饭,祖父又一直忙于应战,无暇顾及谢侯爷和李大人,所以九林这才替祖父略尽心意。”
在古代搞事的日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