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和张邵跟随着抬着一百斤金的侍卫回到歇息的小院,将侍卫送走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将木箱子打开,这一箱的黄金很是惹眼,即便现在是白天,这些黄金在两人眼中还是那么的光彩夺目。
张邵伸出手拿起一块黄金放在嘴中咬了咬,感慨道:“如今孩儿竟然也能凭借着自己的功劳,让陛下赏赐这么多的黄金给咱们,孩儿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黄金呢,真是不敢相信啊!”
张威拍了拍张邵的肩膀道:“没出息的东西,这才哪到哪?若是咱们能像赵高一样将曹爽扳倒,那才是真正好日子的开始呢!到那时想必除了天子之位,丞相之位必定唾手可得了吧?在这大魏咱们可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哪怕是再做一出指鹿为马想必也是不会有人敢说什么的。”
张邵颇为犹豫的道:“义父,赵高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些,咱们真要做那样的人吗?”
秦王政三十七年七月丙寅,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辒辌车(古代可以卧的车,有窗户,闭之则温,开之则凉,后也用作丧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
胡亥早就梦想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
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但仍还有些犹豫,叹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
赵高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胡亥立即答应了。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赵高看出:只有争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
为此,他颇费了一番心计。赵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虽然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但依然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从李斯这个性格弱点发动进攻。
赵高径直找到李斯,有恃无恐地对他坦言:“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大惊,听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图。当下断然拒绝,义正辞严地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13]
赵高见正面游说无效,便一转话锋,问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苏的信任程度这几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
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说:“不及也。”
赵高进一步试探道:“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害关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乱如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
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晴天霹雳,他失声大哭着,转身回到帐中就要拔剑自杀。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