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都上空的太阳缓缓升到了天空正中,时间已经到了午时,天气也开始变得闷热起来,不似早晨那般柔和宜人了,开始有些让人受不了长时间在烈日底下活动……
司马懿在院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下的石桌旁端坐,面前摆着一盘用精美漆器装好的点心、可口的瓜果,桌上的点心亦和瓜果一般为甘味,
毕竟现在的蜀人还不似后世那般喜食辣、甜辣口味,虽说关中、河内之地的口味不似这般,但是来了这几个月,他也早已入乡随俗了,没有在明面上再继续留恋留恋那关中河内的家乡味了,
毕竟若是在明面上表现的太过怀念关中家乡味,也会让蜀汉天子、大将军费祎等人疑心他是曹魏施苦肉计过来,与曹魏大将军曹昭伯一起合谋里应外合来谋取蜀汉益州的,
就不能最大限度取得蜀汉君臣的信任,他司马懿再想在蜀汉做什么自己想做的大事可就没现在这般便利了,
甚至连在府中的日常也要处处受人监视,一举一动都将在蜀汉君臣的眼中,不得自由,更别提恢复司马氏的荣光了………
在这个时代,益州人特别喜爱吃甜食。曹魏新城太守孟达,称“蜀地猪羊,肉味偏淡,因此人们喜欢以饴糖、蜂蜜增味”。
孟达是雍州扶风人,少年入蜀,历仕刘璋、刘备、曹丕、曹叡四主。他对益州十分了解,所见所言,自然十分可信,也很有发言权。
其实蜀地“嗜甘”的口味偏好,可能与荆楚地区的文化传播有关。先秦时代的楚辞当中,有大量“瑶浆”、“蜜饵”、“甘酪”一类的记载,可见楚人嗜甘,由来已久。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楚辞招魂》
先秦时因为气候因素,楚人除了嗜甘,还嗜苦,大约以此驱散卑湿水热的负面影响。
而川地的口味,与楚地稍有不同;蜀人除了喜甘味,另喜辛味。这种习俗,后来逐渐发展为“嗜辣”,乃至无辣不食。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更是将这种风气发扬光大。
今日川菜中,有相当比例的甜辣口味,大约就源自中古时代的习俗遗留。
可是司马懿父子三人却没有动一口,各怀心事,司马懿望着窗前的一方半圆形的小池塘,看着池中的莲花盛开,水底鱼儿嬉戏,卷起阵阵水面涟漪,
可见即使这水面平静、岁月静好,花红似火,美好不断,而在水底下还是在暗流涌动,影响着水面的局势,任何时候的花团锦簇下面都是有着暗流涌动,
若是不能居安思危,那在危机来临之时便不能很好躲避风险了,只能看着滔天巨浪袭来,将自己淹没!
司马懿挺了挺身子,摆了摆手,让在一旁侍立的侍女将披在他身上的外衣轻轻拿下,折好之后便快步拿去屋中放好,
侍女轻身屈膝道:“妾身遵命!”
司马懿看那名侍女进屋,身边只有子嗣二人,再无旁人,便缓缓开口道:“咳咳,昭儿、伦儿,咱们的计划准备得如何了,已进行到那一步了?”
司马昭拱手道:“禀父亲,在孩儿这几月的精心谋划之下,也多亏了东吴使臣送的那笔厚重财物,才是得我们的计划在成都顺利实施,
这六个月以来已陆续分别联络了些蜀中三大士族集团中的世家,孩儿现在只是以河内司马氏少主的名义结交了这些世家之人,
尽量与他们家族中的少家主和年轻一辈有权势的交好,经常与他们周旋与酒楼青楼等其他世家子弟喜欢的场所,只是孩儿还未去正面接触这些世家的掌权家主,毕竟吾等初到蜀中,之前吾司马家与蜀中这些世家并未交往,
若是现在便贸然联络这些世家的家主,像诸葛氏、李氏、张氏等的世家的家主,那必定会引来天子、大将军等蜀中实权人物的忌惮和不安,因而对这些世家的家主没有进行结交,
可从六月份父亲生病以来,各家都以为父亲得此急症必命不久矣,司马家将更加衰落,便推辞了许多孩儿主持的宴请聚会,联络蜀中世家的进度便也耽误了不少,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