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刨冰解千愁。
叶绿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又是好久没吃过刨冰了,第一次吃还是表姐请的。
原来的政府广场,到了夜晚就会摆满折叠桌和小竹椅,人潮如涌,两边密布着各种小吃店,夏天多是卖冰粉、凉虾、刨冰和凉面的。一番汗水出没后,大家自然找个椅子坐下要一碗冰凉解渴的小吃。那时她受表姐所邀刚回渝南,对小城的环境很陌生,却一下爱上了冰凉爽口的刨冰。
“再来一碗。”想起那个决定她人生方向的人,叶绿轻轻叹了口气。
她需要再来一碗压一压心底的惆怅。
然然停止挑拣的动作,好奇地看了一眼叶绿。
“女孩子不要吃太多冰的哟。”说完,继续埋头苦干,力图把碗里最后一颗红豆挑出来。看着女儿笨拙又认真的模样,叶绿摇头笑了笑,拉过女儿的碗几下就将红豆挑进自己碗里。
母女俩心满意足地回到家,家里已空无一人。餐桌上摆着一盆豇豆稀饭,一大碗烧腊,一小包卤豆干,还炒了一碟肉沫泡豇豆。叶绿吞了吞口水,问女儿还吃不吃饭,然然摸了摸肚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妈妈,你该减肥了。”然然拉了拉叶绿的裙子,眼神充满嫌弃。
这一年来,什么都没进步,唯有体重噌噌往上长。叶绿撇了撇嘴,正要重新将罩子盖在饭菜上。突然看到洒在桌上的稀饭,一滩,又一滩。几粒豇豆粒藏在碗隙间,一块烧腊大刺刺靠在奶瓶上。叶绿无奈地放下罩子,熟练地抽出纸巾包走食物垃圾,再用湿毛巾擦净桌面。
她将手机刷开又关上,最后放在桌上。常青曾打电话催促母女俩回家吃饭,说吃完去河边逛逛。政府在新城挖了一条河,直抵大青山,连接凤江水,清澈见底,鱼戏龟爬,滔滔不绝。河堤上绿树成荫,花娇石奇,一步一景,暗香盈袖。步行道截出一小半铺了一层赭红色橡胶,每日晨昏,跑步者不绝如缕。
叶绿拉着然然一路小跑,不过十分钟就到了河边。两旁叶形路灯照得河岸绿意通透,常青和公婆带着儿子正悠闲散步。儿子看到叶绿哇哇大喊,手脚并用,准备从小推车里翻出来。公婆在一边小心护着,生怕有一点闪失。常青一把将儿子提到地上。不等站稳,小家伙就摇摇摆摆扑过来抱住叶绿的大腿。
“想死妈妈了,”叶绿蹲下身将儿子抱在怀里,揪住胖嘟嘟的小脸一通乱亲。
“然然读书的事可能要黄。”常青抱着手机,眼睛盯着屏幕。
“她小姑不是说没问题的嘛。”叶绿有些意外。
“今年很严。要求三对口。我们户口不在城里,房子又没在九递山小学的片区内。”常青抬起头,望向河面。那里有个男人在训练狗。男人捡起河边的石头掷向水里的狗,狗跳出水面,左奔右突努力咬住石头。儿子明显被吸引了,又开始大喊大叫。
“你那边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常青冷不丁问叶绿。
叶绿愣了一下。自她拒绝帮助常青表姐的女儿进医院,丈夫就知道叶绿不过是一个空壳,对于人际关系,完全没有掌控力,更没有功利心。他有什么困难,也不会找叶绿。因为找了也没用。
“她小姑建议把孩子户口转到她那里,能读实验小学。”
“那不行。到时就变成居民户口了。”常青还没说完,婆婆叶小蓉就坚决反对。
常青老家就在大青山脚下。大青山前年被政府从山水公司手里收购过来,正大力发展旅游。常青家的田被征用十四年,对面吴家村全部要拆迁。婆婆盼着自家房子被占,她也能买养老保险。而且,拆迁是按户口簿上的人口进行补偿。户头上少了一个人口,就少了几十万。
“小绿你也在外面这么多年,单位上认识的人也多。你找哈人嘛。”叶小蓉一个白眼飞过来。
叶小蓉身材粗壮,干活是一把好手,性格泼辣,善于拉拢人心,在村里也是厉害角色。公公虽是村里民办教师,但性格懦弱,全靠她支撑起一个家。她一辈子勤扒苦挣,好强要面子。叶绿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但是也没做出成绩。家里不顶事,外面吃不开。叶小蓉自然看不起这个儿媳。
青山依旧绿水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