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腾外汇券,票据?你快拉倒吧,这买卖咱们可不干,一个弄不好,你就要蹲篱笆去,我周叔保证来抓你,我劝你少往这狗屁倒灶的买卖上打主意。”
当即王洛就给否了。
外汇券在后世早就已经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了,毕竟那时候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不是曾经的自己了,但在这个年代,外汇券却是一个好东西。
记得后世冯裤子拍过一部电影,叫《芳华》,里面就有一个片段,说的是萧穗子父亲平反后,让刘峰给她捎了一个皮箱,里面装的是五颜六色的糖果、巧克力等零食。这些稀罕物在这个年代可是不容易得到的,让萧穗子在全体文工团成员中提高了“档次”。
而这些东西的购买那就必须去一个地方购买,也就是友谊商店,涉外宾馆这些地方才有,而想进这些地方,那必须有一种特定的货币,也算是入场券,这种东西那就是外汇券,没有这玩意,你想进去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华夏币大50%。”
这就是对外汇券的真实写照,刚改开后,随着外国人大量的涌入,为了方便他们在涉外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就印制了这玩意,按照规定,外籍人士必须将所持的外币在华夏银行或指定的外汇兑换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使用。离开时,他们可以将外汇券换回硬通货或留着以备下次使用。
但这时候国内的物资不是太丰富啊,一些紧俏的商品根本买不到,唯一能买到的这些紧俏商品的也就是友谊商店了,在这里,可以不定量地购买粮油棉等物,还可以买到最新款式的衣服、鞋子、化妆品,以及好时巧克力、万宝路香烟、瑞士手表等在国内市场上尚未出现的进口货。
当时在友谊商店里,“都是没见过的东西,琳琅满目。”
曾经有人在友谊商店买了进口糖果招待客人,告辞的时候,他给每人送了5块糖,大家都如获至宝。。。。。。
为了能买到这些东西,为了能得到外汇券,就诞生了一个新的工种,“外汇券黄牛”,也就是丁权想干的买卖,倒汇的。
黄牛通常在华侨饭店、涉外宾馆、银行等附近待客,看到人就主动凑上去问“换钱吗?”“要外汇券吗?”一旦达成共识,双方就找个小巷子交易,其间还警觉地看看有没有叔叔。
交易完成后,外国人可以拿着华夏币到更多的商店消费,咱们的人则可以用外汇券买进口彩电、冰箱等大物件。
在黄牛手上,外汇券的价值要比同样面值的华夏币高出30%。
这其中的差价使“倒汇”成了利润丰厚的“职业”,越来越多的人冒着坐牢风险加入到“倒汇”的黄牛大军中。
还有一些人借此行骗。
当时流行一个词叫做“切汇”,指倒汇的人在暗中扣下一部分钱。
据说魔都雅宝路就有不少“切汇大师”。曾有人在雅宝路生切出了一栋三层小楼,几年后被捕,在接受审问时被要求还原切汇过程,2000元华夏币,经过他的手一点,再还给民警时,就只剩下1500元。在此过程中,民警双眼盯着他,都没有看出破绽。
可见这时候的倒汇的有多么的猖狂,这没想到丁权还想干这一行。
“这咋成了狗屁倒灶的生意了呢,那友谊商店门口,聚着不少人都是干这个的,别人做的,为啥咱不行?”
丁权是光看到别人吃肉,没看到别人挨揍啊,还有点不服。
“嘿,我说你没脑子,你还不愿意,知道干这玩意罪行有多大吗?往大了说那就叫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经济安全,瞧瞧,这罪名我周叔他们能不抓你?搞不好抓进去就要关个三年五载的。
再说了,你会说外语吗?并且你收上来,还要过黄牛一手呢,利润少不说,还担风险,傻子才会干呢,要是这么好干,老子能不去干?真笨!
穿越之198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