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人也是读书人,平生最好教育,闻言便站起:“上好茶。”
他又看向照衣镜,哦,真是儒道风流。
当下便满面春风走去客厅。
“哈哈哈。”
高要爽朗大笑:“邝兄,哪阵风把你给吹过来的?”
老实说,他跟邝文炽都没怎么打过交道…
坐邝文炽身边的是个中年人,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看样子不是教授就是专家。
两人见高要走来便齐齐站起,其中邝文炽说道:“高主席。”
高要既然出手,自然占的是大股,不过他一不去学校,二不管事,三只负责投钱,所以邝文炽对高某人的印象极好,当下便介绍道:“这位是张琪昀先生,刚刚南渡到港。”
高要悚然动容:“可是以谋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张先生?”
邝文炽笑道:“正是。”
高要主动上前,他热情的握住张琪昀的右手摇晃,
“哎呀,早就听闻先生大名。”
“先生创办的《思想与时代》,还有撰写的《科学》,我可是一期不落啊。”
张琪昀心想邝先生说的有点不对,最起码这高先生对于文化界还是有一点了解的,否则也不能张口就说中自己的痒处。
他微笑道:“都是过去式了,想不到高先生竟然还知道这个。”
张琪昀: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创人,历史地理学的鼻祖。
在方志学领域,其主编的《遵义新志》,在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开创了东方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研究的先河。
为发展东方的科学事业,1932年,其发起成立科学化运动协会,并担任《科学》总编辑。
其人也是东方第一位研究现代国家战略学的学者,主编有《金史》、
《元史》、《清史》、《国父全书》、《抗日战史》。
“文字可以千古。”
高要笑道:“他日百年,张先生凭手中的著作,可是能流芳百年的。”
“坐,坐。”
港岛这边还是很尊重文人的,尤其是一派大家,这家伙后面去了湾湾后曾担任教育部部长,提倡华学,着力中小学基础义务教育,奠定了湾湾的教育格局。
总体来说,功劳还是不小的。
高要想不通当此之时,此人不在刮民党内待着,怎么会跑来港岛?
书生意气呗!
张琪昀几句话后就切入正题,他痛心疾首道:“高先生,港岛这边凡开课,必以英文为主,连大学都如此。”
张琪昀讲的情况确实是这几年港岛开始出现的状况。
当时因为这个,不获港大取录的预科毕业生,通常都会选择到内地的大学继续升学。
不过高要清楚,在几年之后这条路就会断掉。
张琪昀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只知道港岛这边高等教育几乎为英语系独断,这于发扬华学不利。
高要沉吟:“张先生的意思是?”
张琪昀虽然是书生,却是官身,他是很懂套路的。
现在港府没有精力去兼顾这方面,所以张琪昀的意思是由小带大,
“高生,我有几位好友拟来港开办私人专上院校。可是这些院校均不是大学,没有资格颁授学位。”
高要心想办大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寻思下说道:“张先生,我个人自然是支持你的看法以及行动。”
“不如先办其专上院校。”
高要反而对这私人专上院校更加热情,港岛想要发展,这教育就得跟上。
当前港岛因为战争的原因,校舍十去七八,它需要大量的有心人士投入精力去重新开办。
重生港岛,我,米饭班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