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联军解散,袁绍麾下三万大军屯兵司隶河内郡,他身为渤海太守却是并不返回自己的辖地,而是屯兵在外。
同时,因为联军解散,袁绍一下子没有了粮草来源,如此陷入危机之中。
冀州牧韩馥知道袁绍缺乏粮食,好心的派人送粮草给他。
其实袁绍是在烦恼,如果现在反悔渤海郡,那么他就成为了韩馥真正的下属官员,他仅仅是太守而已,而袁绍看重的是整个冀州。
冀州人口众多、良田无数,乃是起家的最好地方,可是如何得到冀州呢?
直接出兵攻打韩馥?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时袁绍麾下战将、谋士已经极多,袁氏四世三公的威名让他十分顺利的起家。
谋士逢纪对袁绍说道:“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人送粮为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袁绍回答:“未有良策!”
逢纪则是说道:“主公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瓒,令其进兵取冀州,相约夹击汉服,公孙瓒必然兴兵。韩馥无
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冀州事务,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袁绍听完之后大喜,此计甚妙啊!
其一可以赚取冀州,其二给了他未来攻击公孙瓒的机会,一箭双雕!
“好,就依元图之计!”袁绍大喜。
逢纪字元图,袁绍就任渤海太守之后,投靠到袁绍麾下,因为其智谋出众成为袁绍谋士。
此番献计得袁绍赞赏,算是在袁绍麾下立足。
随后袁绍休书一封,派遣心腹送去给幽州公孙瓒,此时公孙瓒不过是北平太守,并且与幽州牧刘虞不合。
幽州为边关,刘虞想来以怀柔的手段面对乌恒,但是这种怀柔的手段,是以放弃一部分边关百姓利益为前提的,只要没有大冲突,那就是天下太平。
而公孙瓒好战,毕竟他说到底乃是武将,战场杀伐才是进身的阶梯,同时可以保境安民。
两人的想法冲突,势同水火!
公孙瓒也是有野心的,此时袁绍的书信让他看到了机会,取冀州!
现在天子被董卓带去了长安,大汉虽然依然表面还在,可是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十八路联军就像是一个笑话,最后抛弃了一片废墟的洛阳解散。
“玄德,你看此事如何?”公孙瓒叫来刘备刘玄德,将袁绍的书信给他看了看。
刘备心中的野心甚大,并不满足于区区一个平原县的县令,联军解散之后,带着关羽、张飞跟随公孙瓒来到了幽州北平。
接过书信之后,刘备看了一下,随后说道:“兄长,这是一个机会啊!”
公孙瓒心中高兴,他也认为是机会,只不过他并没有看到危机。
而刘备看出来了,但是刘备不说,如果天下太平,那么刘备只能在公孙瓒麾下闲置,而现在机会出现了,他怎么能不高兴呢?
三国开创蜀国的刘备只会哭吗?
不是的,刘备心中有野心,同样也有自己的谋略,只不过刘备的基础太差了。
三国之中他是基础最差的一个,当初桃园结义,刘备就给自己定下了基调,他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
而起兵的理由乃是匡扶汉室,以忠义为根基的人设,如此他将自己限制住了,将来也是无法改变的。
他的身份是不是汉室后裔这个不去考究,因为无法考证,但是刘备如此反复不断的刻印自己的身份背景,并且未来还得到了小皇帝的肯定,这就足够了。
刘备因为基础太差,所以只能给自己设定身份、人设,并且还需要一直坚持下去,不管做不做,但是话要这么说。
由此可见,此人的才智并不简单,袁绍的书信确实很有诱惑,可是其中问题也是一目了然的。
冀州归谁?
这不是根本问题吗?
袁绍是冀州渤海郡太守,而公孙瓒是幽州北平郡太守,双方的身份明显不同。
三国:开局签到洛阳城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