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在来到阿穆尔之后,还坚信德国和俄罗斯之间会爆发战争呢?”
尼古拉斯坦诚,经历过世界大战后,尼古拉斯不认为德国的统治者还有挑战俄罗斯的勇气。
帝俄时代的阿穆尔,完全隐藏在俄罗斯帝国的阴影中,不为外界所知。
俄罗斯帝国陷入混乱后,阿穆尔几乎是以一州之力,不仅支持俄罗斯继续参战,而且还向盟友出口大量物资,工业实力彻底暴露。
阿穆尔现在就像老熊身后的猛犸象,藏不住了。
这种情况下但凡还有理智,都不会再以俄罗斯为敌。
古德里安不解释,他和尼古拉斯之间已经不再是无话不谈的关系了。
古德里安和尼古拉斯其实都很清楚,德国和俄罗斯现在的这种关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蜜月期大概率就这几年。
俄罗斯对德国的帮助是有条件的,不仅是利用德国的人力资源,让德国人为俄罗斯人打工,同时也包藏祸心。
俄罗斯如果真想拥抱和平,就不会允许古德里安他们这些职业军官到陆军学院“交流”。
更不会允许德国企业将研究部门放在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开设工厂。
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多德国的专家教授,以研究为名义,加入俄罗斯相关机构。
这些专家教授的成果,确实会提高德国的技术水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专家到底还是不是德国人就不好说了。
连尼古拉斯他们这些曾经为德国浴血奋战的军人,都已经对德国失望。
俄罗斯对普通德国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俄罗斯不仅对德国人有吸引力,对其他欧洲国家,甚至对美国的高级人才同样表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年末岁初,纽约一家名为《大西洋》的报纸突然销量大增,在纽约地区的销量仅次于纽约时报。
《大西洋》是前年创办的,最初作为周刊,每周只发行一期,主要以刊登欧洲时事吸引读者,销量并不高。
去年8月,《大西洋》被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收购,随后进行大改,并于去年10月重新发行。
在被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收购之前,每份《大西洋》的售价是10美分,在纽约属于中等水平。
整改之后,《大西洋》不在以欧洲时事为重点,而是将报道重点调整为欧洲王室秘辛,发行方式也从每一份10美分,变成免费赠送。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被震惊,还有这种大好人呢?
《大西洋》被收购之前,新闻稿的质量普遍不高,采用的纸张质量也不好,不仅颜色发黄易破,而且油墨不牢固,很容易沾染到读者的皮肤和衣服上。
改版后的《大西洋》不仅新闻稿的质量有了提升,而且采用更好的纸张和油墨,更便于让读者接受。
读者的阅读体验虽然好了,成本也大幅上升,10美分的价格不仅不赚钱,而且还会赔钱。
《大西洋》改版后的创刊号一共发行了1万份,即便以10美分的价格计算,报社也亏损了1000美元。
圣诞节前,《大西洋》刊载的《欧洲皇室秘闻——英兰格》,发行量达10万份,和创刊号相比提高了10倍。
有心人关注到,《大西洋》刊登的广告数量,和创刊号相比也提高了近10倍。
《大西洋》创刊号只有一则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新车广告。
《大西洋》主编比洛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得意洋洋宣称,《大西洋》凭借广告收入,已经基本达成收支平衡。
这很明显是说谎,即便是以《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也不可能仅凭广告收入达成收支平衡。
再说了,报社老板是要盈利的,仅仅收支平衡,明显无法为报社老板带来利润。
约瑟夫则是在接受《大西洋》采访的时候坦诚,《大西洋》每发行一期,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就要亏损5000美元。
还好《大西洋》是周刊,多尔戈鲁科夫家族亏得起。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