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接手班级,就希望对这个明日之星班级悉心栽培,期待将来能培养出多位栋梁之才。
在过去一整年,周逸可谓是白天有交大毕业老师辅导,晚上回家又有复旦毕业老师解惑,导致学习成绩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时常给周逸开小灶,让张国华感叹虎父无犬子,这个学生真是太聪明了,而且对知识有极度探知的兴。在初二上学期就将高中物理课程学完,并且还开始涉足到大学物理相关知识。
“你认为周逸是神童吗?”
中科大少年班的开设,导致“神童”、“天才少年”在国内很受欢迎,张国华一开口就差点让周建国呛到了茶水。
“我认为不是,他不过是有一点小聪明,同时在大病一场后比较爱思考,明白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
仔细考虑后,周建国做出了回答。
“神童”这个称号太过庞大和沉重,他不希望自家儿子过早接触。
“全社会在鼓吹神童,实际上并不利于沉下心来搞教育。我也反对拔苗助长,看到好苗子应该悉心栽培打好基础,将来才能厚积薄发。”
松了一口气,张国华找到了两人之间的共同点。
“直到前些天,我才发现自己在教导周逸时有些力不从心了,他问我计算机是如何工作,具体原理是什么?
弄得我一时半会难以解答,因为我就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
虽然我很不想承认,但远志中学教师流失情况严重,许多教学骨干都考取大学离开,导致师资力量越来越差了。
我甚至找不到优秀的英语老师来教学!
在这样大背景下,周逸留在山里读书对他未来成长并不是好事,像他这样的优秀学生应该拥有更好的学习平台。
因此,我建议你将他送到沪江市借读!
我可以替他联系市里几所好的中学就读,不能让人才埋没在山区之中。”
普通老师都会舍不得班里尖子生离开,毕竟教学工作最终还是得要靠学生成绩来说话。
像周逸这样聪明的学生,将来极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中国最顶尖的名校,届时足以作为老师一辈子的谈资了。
不过正是因为爱才,所以才会惜才,张国华觉得半路出家又能力有限的自己不能再耽误周逸的成长。
当年他在沪江物理研究所时,计算机是国家战略级资源,普通研究员张国华根本没有资格接触。
后来进了山,就更别提计算机的影子了,只能在报纸上看一看。
“想必你也知道,现在国家开始向国外派驻公费留学生,就希望他们能外出见世面学习新知识。
山里没有计算机,但市里有,他可以在那里见识到许多新奇的东西。
在我看来,让周逸到市里读书,就是一次山区孩子的留学之路!”
张国华有同学在沪江师范学院附中当领导,若是他出面协商的话,对方应该很愿意接收像周逸这样的好学生。
“说实话,我也觉得周逸学东西的速度超过自己,但到沪江借读的话,他要独立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就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由于户口所在地是皖南山区军工厂,因此周逸只能以借读身份到市里中学求学,当然今后他能以管理飞地学籍的身份参加沪江高考。
借读这个问题,周建国两口子也商量过,不少重视教育的家长都将子女送回沪江求学,他们希望到儿子高中时再决定。
但今天经过张国华的提醒,将问题上升到如同留学高度,周建国明白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做出决断。
要想让周逸到沪江借读,就必须解决两大方面问题。
一是去哪个学校?
二是如何说服动员周逸同意?
普通的市级中学,无法容纳得下周逸这样的问题少年,这个“问题”是勤学好问之意。
那就只能选择沪江市知名的重点中学才行!
国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