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是继续干老本行,报师范专业。”
俞美诗发觉当老师还挺好,既可以跟充满童趣的小学生打交道,还能每年多出两个假期。
跟郑翠翠不能比,俞美诗知晓自己能力有限,像沪江师范大学这样的本科名校不敢报,反而选取了像沪江第四师范学院这样专门培养小学老师的大专学校。
两人都选择了文科,并且不用考外语。
终于来到中断了11年的高考开始日子,一双双因拿着锄头、铁锤弄得粗糙的大手,又重新捡起了笔回到久违的课桌上开始答题,绞尽脑汁后想出一个个答案。
一共有570万名考生同时踏入考场,他们参加了中国这次绝无仅有的冬季高考,并且在年后春季就直接录取入学。
此次高考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因时间紧迫,没有全国统一负责出题,由各个省单独命题,文理分科各5个科目总分500分。
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理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成绩仅参考。
按照招生计划,大中专院校的录取人数在25万人左右,录取率低于5%,也就是一百个人之中录取不到5个,竞争极为激烈。
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就是明年高考放在7月夏天举行,这次考不上的话,大家复习半年后马上又迎来一波卷土重来机会。
届时197年将成为许多考生难以忘记的年份,春季迎来77届的大学新生入校,秋季又要接收7届的新生报到。
零一一厂所属的“远志中学”被征调为高考考点,所以这些天厂里宿舍挤满了前来投亲靠友入住的准考生。
到1977年,国内外形势已经不再像前些年般严峻,因此军工厂的管理放松了许多。
除了进入厂区大门需要登记,并且不允许进入生产区,访客可以随意在厂区内走动。
周逸从未见过那么多拿着书在路边苦读的人,他们在食堂匆匆用餐后就找地方翻开书本复习,毕竟多压中一道题可能就领先上千人的身位。
原因在于高考是选拔式考试,你只要挤入前5%的行列之中即可。
“书有什么好看,我家里一大堆,看都看不懂,真不明白大人的想法。”
周逸一边摇头,一边对跟在自己身后的曾其立说。
“我妈说读书才能有饭吃。”
同样疑惑的曾其立,只好拿出家里大人教导的话来应付。
“笨蛋,现在你不读书还不是一样有饭吃,这些话都是大人用来骗小孩子的。
我就算是饿死,将来没饭吃,也不会像他们这些呆子一样傻傻地在路边看书!”
班主任郑翠翠这些天没来,换了一个老师代班,这让周逸感觉身上没有束缚,说话也恢复了往日的霸气。
考试期间,俞美诗语文自觉地考得还可以,毕竟她在小学担当的就是语文老师。
但伴随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四个科目的来临,她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许多地方都交了白卷连编都编不出来。
毕竟她是65届高三毕业,至今已经12年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点,资历可是比老三届还要高。
再加上复习期间,丈夫周建国外出学习,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实在精力有限忙不过来。尤其想让周逸帮忙照看妹妹,谁想到他口中答应得好,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跑去跟其他同龄人玩,只留下年幼的妹妹孤零零呆在家里。
反观郑翠翠考得十分轻松,她原来基础就打得牢,而且还一直保持复习,跟其他人相比,足足多出至少2年时间。
而且由于临时决定恢复高考,为了照顾广大考生们久未经考试阵仗,所以出题难度相对降低了许多。
若不是为了不出差错,郑翠翠肯定是考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
考完一估分,郑翠翠就觉得自己肯定能上大学,估分在30分以上,就是能不能上复旦不敢肯定。
国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