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比我们都要走得更远,我们离沪江只有400公里,而他却是2000公里,足足有5倍之多。
付出跟回报总是成正比。
唉,我倒是对一官半职没有太大兴趣,只想认认真真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可惜现在整个小三线的情况都不大乐观,军转民的呼声渐起,以后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一直以来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没有部队订单的话八零一一厂的存在价值遭到削弱,这让周建国忧心忡忡。
“天塌下来有单位顶着,国家总不能不管我们这些奉献青春支援内地的人!
不过说实话,有门路调回的沪江的话,还是及早行动。
已经有小道消息说,将来皖南可能要撤,户口在沪江的职工统一回城,而户口迁到皖南的人将转到赣西省大三线合并处置。”
消息灵通的叶启南,将一个在职工内部流传颇广的处置方案说了出来。赣西省跟安皖省交界,皖南山区过去就到赣西地界,迁移军工厂的话不需要太过奔波。
现在小三线职工总人数有6万人,而其中有约2万人的户口没有随迁过来,依旧保留在沪江市。
叶启南就是2万人之一,他们当初就考虑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情况。
“不可能吧,这样一来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何况这么多工厂,不可能说搬就搬,还有职工的分流就是大问题。”
理智思考一下,周建国就觉得这个传言不可信,因为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不管真实与否,都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小三线基地的前景大家都不看好。
如果真有机会离开,那就不要回头坚决走。”
当处分下来的那一刻,叶启南心中就打定了离开之意。他已经私下委托家里帮忙寻找关系,看看沪江市有没有对口接收单位。
在皖南这6万人没反应过来之前,一个人找机会离开,成功的几率更大。
国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