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谈论着自己时,郑翠翠正焦虑地守在华阳县汽车站前。
她是没有谈朋友找对象,但这并不妨碍其交朋友。
今天是郑翠翠跟笔友认识满一周年的日子,趁此机会两人决定见一次面,互相看看在纸上有过灵魂交流的对象到底如何?
往来信件之中,两人算是志气相投,不然也不会有相约见面之举。
虽然从沪江来到皖南山区,但在黄浦江畔读了10来年书长大,郑翠翠心里一直认为自己是沪江人。
她在工作后,一直喜欢向沪江的报刊杂志投稿,每年都有两三篇文章得以登堂入室发表。
正是一篇描写从下乡知青到小学教师心理转变的文章,让郑翠翠收到了不少观众来信,从而跟其中一年龄相仿的人成为了笔友。
笔友在这个时代,算是非常时髦的交友方式。
这位到访的笔友是男同志,目前在黄山茶林场插队,是地地道道的沪江人,跟郑翠翠年纪相近,高中毕业后被早一年分配到皖南山区。
黄山茶林场顾名思义,就是位于黄山脚下的林场,以种植茶叶为主。
这里也是沪江市的一块飞地,由安皖省政府转交给沪江市经营,属于市农垦局管理。
为了开拓林场版图,沪江市动员了6000多名知青在此插队下乡,算是皖南山区另一个沪江人聚集点。
正是因为有相近的人生经历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高考被分配到皖南插队,同病相怜的背景,让两个人开始通过一笔一纸超时空相遇。
手中拿着一本牛虻抱在胸前,这是郑翠翠跟笔友约定好的接头信号。为了表示自己不是肤浅的人,两人之间一直来没有交换过照片,直接跳跃到见面的环节。
原定中午12点钟到站的班车却迟迟没有现身,110公里的路程大多是山路,正常情况的话只要3个半小时就能抵达。
“可能路上出了故障,或者半路堵车,之前这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比班车预定到达时间多等了半个小时候,郑翠翠忍不住去找售票处工作人员询问,得到了上述回答。
“那还需要等多久?”
想不到一大早兴致冲冲出门,眼下反倒被泼了一大盆冷水,浇得透心凉,郑翠翠心里很郁闷。
“我知道的话还会在这里!
等着吧,反正天黑前总会到达。”
啪的一声,售票处窗口关上,工作人员不耐烦地离开了。
无奈之下,郑翠翠只好到车站旁面馆,简单要了一碗素面填饱肚子,继续在车站蹲守。
牛虻作为一度被禁止流通的外国小说,此书在知青心中地位很高。虽然停止了刊印,但高达上百万册的旧书仍然在民间流通并十分抢手。
书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就是一出悲剧,想到此,郑翠翠有些后悔提议用此书来当接头暗号。
连续几辆班车进站,但都不是来自黄山站的车辆,让几番燃起希望的郑翠翠心情忽上忽下。
眼见太阳开始下山,再不想办法回厂的话就晚了,此时她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最后等10分钟。”
郑翠翠看着手表,心里为自己鼓劲,又一眨眼的功夫,3个10分钟过去了,她终究没舍得就此离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声汽车喇叭响起,印着黄山站的班车终于进站了。
将牛虻一书高高举起,郑翠翠也顾不得矜持,等了大半天她终于豁出去。
“半路上两车相撞堵住了路,所以才耽搁了那么久时间。”
“是啊,运气真不好。”
从班车上下来的乘客忍不住相互抱怨。
此时,一位戴眼镜的高大男青年从车上下来,径直走向了郑翠翠跟前。
可以看出来,因为营养不良,他脸庞消瘦,但一双眼睛却在镜片后绽放着光芒。
“你好,我是黄山茶林场的何志坚,请问你是八零一一厂的郑翠翠同志吗?”
国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