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环接一环密不透风的计划体制下,想要企业或职工发挥积极主观能动性,实质上是违反系统设置的初衷,并不会得到鼓励。
明明看到有好机会,但因为囊中羞涩而可望不可求,真是一文钱困死英雄汉。
“你先完善设计方案,要保证可行性,落地具体操作由我来想办法解决。
毕竟,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郑云德利用列宁说过的话来鼓励自己,他是真想趁此机会将八零一一厂技术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当前正好厂里账上有一大笔流动资金,是专门用来建造职工宿舍的拨款,郑云德心想可以在此做点文章,挤出一些钱来做种子资金,先将中等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动起来。
有了一定成果后,再拿去向上级申请资金支援,会更加容易。
当然这个想法暂时还不成熟,他先私下谋划。
每年八零一一厂的账本是处于盈利状态,毕竟生产的集成电路在部队采购中处于生产多少要多少的状态,实现了连年净利润不低于10万元。可惜这笔钱,厂里不能动用,全部直接上缴到基地财政。
若是能留下三分之一,那么困扰郑云德的资金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但在现有体制之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当上厂长之后,周建国和郑云德两个人就没有机会好好聊过天,今天趁此双方都有进一步沟通的想法。
刚才说的都是公事,那么接下来就来到私人交流时间。
“郑大哥,你说若是将来打不起仗,那我们皖南小三线该何去何从?我们的八零一一厂又将如何处置?”
在私下没有外人的时候,周建国还是喜欢称呼对方为“大哥”,毕竟郑云德一直以来都非常照顾自己全家。
人跟动物的一大不同,就因为发达的脑容量,总会胡思乱想。就算绝大多数人都愿意随波逐流,总有小部分人会未雨绸缪。
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解冻,美苏两极在导弹危机后相互克制,说明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期望,第三次世界可能打不起来了。
而当初为了备战备荒而开展的三线建设,从根源看就来到了一个转折点。
“打仗不打仗,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事情。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就是若没有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来向全世界发出中国积极备战的信号,说不定战火早就波及到我们国土上来。
所以,有备无患!
三线建设虽然一定程度违背了经济规律,但却是为了国家安全不得不做的战略。”
到了郑云德厂长级别的层面,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交流,看来上述问题早已经讨论过。
“皖南小三线基地至少在当前来看,依旧有存在的意义,我们为部队提供了许多急需零部件和战斗装备。
万一将来缩减军事开支的话,普通装备军工厂就容易被替代,若是对部队而言意义不大的企业单位就面临淘汰的结局。
要想活下去,我们就必须得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也是为何,我双手赞成你提出新方案的主要原因。”
跟皖南小三线其他军工厂不同,它们有的生产步枪、手雷弹、火箭筒和榴弹炮,而八零一一厂生产的高科技的集成电路,拥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
郑云德也清楚上层风向的改变,作为厂长他得尽最大努力让八零一一厂活下来。
“既然上级将我们从沪江搬到了皖南山区,那么将来万一真的不需要的话,应该会将我们这些人妥善安置。
最大可能是留在安皖省重新整合,也有可能会调往其他省市跟兄弟单位合并,返回沪江市工作是希望最为渺茫的选项。
放心吧,革命者四海为家,到哪里我们都能发光发热。”
从沪江市这个最大城市离开,就再也难以回去。基地召开的大会小会,都在有意无意传达这个观点,回沪江是不要想了安心扎根地方工作吧。
国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