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贵黔省会后在厂里安排下将母亲和弟妹在旅店安顿好,我就爬上了开往工地报到的敞篷卡车。
车行不到十分钟,荒山野岭就已经出现在我眼前。若是在沪江的话怕是车程刚从军区大院门口抵达我的大学母校,但在这里却是空无一人,省会城市的规模和繁华只是幻想,颇有万径人踪灭的画面。
一大片芦苇,坑坑洼洼的山沟,外加数排茅草工棚,这就是我们奔赴数千公里的目的地!
跟在沪江市出发前,带队领导口中所描绘的明亮厂房和整洁宿舍正等待着我们到来的画面有着天上地下对比。我们这一批人当场就有人接受不了现实大哭起来,说上当受骗了,后悔来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依我看,这并不是欺骗,只是提前将未来的画面告诉我们而已,我坚信明亮厂房和整洁宿舍都将在我们勤劳的双手之中诞生。
我们是拓荒者,并不是享成者。
于是我主动站出来,召集党员同志组成了临时支部,下定决心将大家组织起来,克服困难思想主动出击,不能丢了我们沪江人的脸。
当《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起,哭泣声不再,我们一行人也真正开启了扎根支内之旅。”
信中寥寥几笔,勾勒出这群从沪江大城市奔赴祖国边疆支援的有志青年所面临困境和积极心态。
“将支部建立在基层,活学活用,飞哥果然不愧是我们三人之中最早入党的积极分子。
若是我,估计会加入哭泣的那一群人之中吧。”
想到自己来到皖南山区入住的是砖瓦民房,而沈荣飞却只能面对茅草工棚,叶启南顿时觉得自己幸福了百倍。
“在校时他就是优秀学生干部,这样的事情对飞哥来说只是一个小插曲。我就说嘛,以他的能力,在哪里都能够发光发热。”
脑海中想象着沈荣飞在一群哭泣人群之中,主动站出来将众人组织起来结成一条绳的画面,周建国脸上不由绽放出笑容。
信的内容已经深深吸引力两人注意力,他们迫切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在工地上,所有人都化身为基建科的一员,建好了厂再考虑分工。不管你之前是拿笔、扛枪还是掌勺的,都自觉手握铁锹钢钎,投身于这场建设大会战之中。
来自全国各地数千名建设者共同奋战在同一片土地上,充分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集中力量搞大会战。修路、架桥、通水、拉电、盖房……大家过上了与天地斗、与风雨争的集体主义生活。
我们这群来自沪江的同志们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分为两班倒连续作业,将工地上的优秀流动红旗一直保持在队伍之中飘扬,向其他人证明了沪江大城市青年敢为人先的精神。
馒头白粥配咸菜,茅草工棚当宿舍,三天两头不洗澡,蛇虫出没常作伴。
苦是真的苦,有人说提前将一辈子的苦都吃了。但人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丝毫没有任何退怯,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被填平化身为拔地而起的明亮厂房,荒芜人烟的山岭被炸开填埋后破土而出整洁的宿舍。
我们就是手拿神笔的马良,也是从不相信有救世主只能依靠自己力量改变一切的拓荒者,在荒山野岭之中亲自书写出不可思议的白手起家画卷。
我想,若是大头你和呆子能亲身置地与此,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魔力,足以体现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
数百文字,生动形象再现了沈荣飞参与大三线建设的全过程。跟小三线相比,他们的组成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服从国家分配从全国各地奔赴支援。
从其描述上看,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贵黔省会郊区凭空诞生出一座新工厂,三线建设将沿海的工业火种播撒在了祖国内地边疆。
“当初我们皖南小三线建设时也苦,但跟飞哥他们相比,我们还是要好上不少,因为每两天可以洗上一次热水澡。”
国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