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蹊跷,让张澈百思不得其解。
他当然想不到,老朱这个堂堂一国之君,会带着一家人跑来玩角色扮演。
毕竟,谁没事会冒充人家爹啊!
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荒诞了,张澈压根就没朝这方面想。
想了大半夜,他也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
“算了算了,管他们是什么身份呢,睡觉去!”
……
夜深人静,皇宫之中。
老朱将最后一本奏折放下,伸了个懒腰。
这两天他跑张澈那里跑得勤快,以至于落下了很多政务,每天都要忙到很晚。
目光扫过桌面,老朱又看到了那张世界地图。
他忍不住重新坐了下去,摊开世界地图,仔细看了起来。
今年秋粮欠收,而且钦天监汇报,冬天大概率会缺雪。
可以预料,明年的粮食肯定还会减收。
这让老朱十分头疼。
老朱的出身,就决定了他当皇帝之后,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百姓的吃饭问题。
为此,他制定了很多政策。
别看他对官员们十分严,可是对百姓却极好。
这些年一直都在施行轻徭薄赋的策略。
而且,因为立国之前的战乱,造成了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在大明立国前后,流民已经成为一种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老朱刚刚登基,就说出“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此为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这样的话。
还在争霸天下的时候,老朱就十分重视农事,设立了营田司,营田使的主要职责就是修筑堤防,专管水利。
立国之后,更是将屯田垦荒作为基本国策。
百姓垦荒,朝廷会给极为丰厚的奖励。
在百姓眼中,老朱毫无疑问是一个好皇帝。
在位三十一年,就在大明不同的地方免除租赋四十九次。
而地方遭灾,朝廷出粮救济百姓也有二十五次。
尽管如此,大明的粮食,就从来没有够吃过!
人口越来越多,但因为气候环境恶劣,粮食产量却极其不稳定。
虽然还不至于到了灾荒年月那种饿死人的地步,但粮食减产毕竟是一个大问题。
要知道,大明虽然立国,可并非完全没有外患!
漠北的北元余孽依旧猖獗,这些年战事从未停歇。
老朱号为洪武,是马皇帝。
但他当了皇帝之后,用兵就极为谨慎。
没办法,士兵打仗是要消耗大量粮饷的。
要是粮食足够,没有后顾之忧,以老朱的脾气又怎么会容忍鞑子蹦跶?
“如果开海,直接从海外运送粮食,大明理当再没有粮食方面的忧虑了!”
老朱一边想着,一边将目光投向地图的南洋所在。
在张澈口中,南洋一年四季都十分燥热。
在那个地方,粮食一年能够四熟甚至是五熟。
老朱倒是没有怀疑。
种粮食,无非就是光照和温度,只要这两个条件足够,那粮食就能够长得又快又好。
出海搞粮食,实际也不用跑太远,把南洋占了就足够。
还有,既然倭国有银矿,那就不能放过。
倭人性卑而行悖,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
正好琉球那边已经开始闹倭寇,按照他们侵扰的习惯,恐怕再过不久就会跑到大明本土的沿岸。
这就是一个出兵倭国的不错的理由。
是时候操练水军了!
至于张澈提出的开海通商,却值得商榷。
就老朱的本意而言,他实在不想放任商人做大。
之前因为打仗,就催生出了盐商群体。
那些该死的商人,在政策给他们开一条缝隙,他们就能撕开一个口子。
大明:开局错认朱元璋朱标为父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