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个犯罪分子都精通法律一样,曹操也非常精通道德和理法!因为对于曹操而言,道德和理法是一件非常有效的武器,如何利用这件武器提升自己的实力,获取想要的资源,得到更多的地盘,这便是道德和理法对于曹操的意义。这也是曹操下苦工研究道德和理法的动力。眼前便有一个最好的借口树立自己的大旗,那便是讨伐董卓!董卓毕竟是个莽夫,虽然有头脑有心计,但他采用的手段太过简单粗暴,尤其是如今的废立之举,更是将自己架在了火!曹操知道虽然现在没有几个人会关心汉室的存亡,更不关心汉家的皇帝究竟是谁,但这么鲁莽的举动是所有人都不想看见的,因为这样一个莽夫对自己发号施令的话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而利益是一切斗争的核心!于是曹操发出檄文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共决董卓!
檄文发到各处,原本正在四处联络地方大员的袁术和袁绍郁闷了,这怎么又被别人抢先了?这曹操没事儿抢我们的活儿干嘛?眼看着我们人都联络的差不多了,可偏偏又被别人抢了先机。既然被人抢了先机,袁术也是无奈,只好暗自想着——被抢了先机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就好像董卓打破了自己家原定的计划,现在不还是要被天下英雄一通胖揍?好在自己家的底蕴尚在,号令天下群雄应该是不难。于是共同响应曹操的号召,也发出檄文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
袁家四世三公,他们的号召力还是有的,而且很强。再加袁绍前些年帮助党人们避难,收获了颇高的声望。这些党人的背后都是官僚集团和世族大家,党人们夸赞袁绍,就代表着世族大家们支持袁绍。这几年袁绍的贤德之名传遍了所有世族大家,各大家族纷纷出钱出任支持袁绍,各大家族的子弟也愿意追随效力于袁绍,一时间袁绍账下人才济济,这其中便有大家熟知的田丰、沮授、许攸、荀彧、郭嘉等……
在袁家的号召之下,很快数十阵地方大员表示支持,其中十余阵大员愿意出兵相助,加入讨伐董卓的联盟大军。这十几路诸侯分别为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人皆答应参与讨饭董卓的联军,共图大事!
看到此处有人奇怪了,董卓欺负到汉室头,虎狼之心昭然若揭,可这讨伐董卓的队伍里为什么没有皇室宗亲?刘家人都去哪里了?时有益州太守刘焉、荆州牧刘表皆为汉室所依托的宗亲重臣,他们为何不来为自己的皇出头?那曹操家既然分了宗家和庶家,这皇帝家便也不例外。他们此刻正巴不得宗家倒霉呢,这样分家才有出头的机会。最好董卓能僭越称帝,届时自己再作为皇家血脉号令天下英雄灭了董卓,那才会有自己改变命运,荣登九五的机会。于是刘焉和刘表一边觉得袁家这次讨伐董卓的行动碍事,一边充耳不闻,只当做没有看见……
连自己本家都操着这样的心,这讨伐董卓的联军又如何指望的住?联军的首次聚会,曹操都快看哭了!十几路诸侯,按说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董卓的西凉兵,可是他们带来的人马加在一起不到五万,袁绍带来了五千兵,袁术带来了五千兵,其他诸侯有带两千的,有带一千的。你们这是去讨伐董卓啊,还是去洛阳组团旅游呢?更可气的是张邈,仗着曹操在自己麾下,带来了五千兵,自己竟是不带一兵一卒,腆着个脸就来了……
曹操虽然无语,但这帮子人完全不当回事儿。聚在一起兵合一处,就堂而皇之的商量起打败董卓以后利益怎么分配的问题。这董卓是个软柿子不成?放在那里想捏就捏?就你们带来的这几千人马,是去打仗还是去洛阳举办阅兵式让董卓参观的?
众人在堂吵吵个没完,没个定论,谁都不想自己在这次机会中落了下风,于是最终决定先推举一个盟主,待讨伐董卓获胜后再按功请赏。袁术本以为盟主之位舍我其谁,这些人基本都是看着袁家的面子才聚集在一起的,而自己又是袁家的宗家嫡子,这盟主之位肯定是没跑的。哪知大家竟然一致推崇袁绍出任盟主之位。袁术面虽然不说,但是心中颇为不忿,一个庶出的竖子也敢对自己发号施令,我听你的才叫见鬼了!
卧龙传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