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臣的份内之事。”稍微停顿,李绚赶紧举起酒杯,说道:“刚才见过圣人,圣人有言,让微臣日后每隔七日,写一遍奏文给殿下……”
李绚的话还没有说完,李贤就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那就麻烦王叔了。”
五日之后,李绚就要大婚,七日,岂不是要连大婚之事都要写进去。
“圣人说……算了,臣遵令便是。”李绚有些苦笑的点点头。
李贤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神色微微一肃,然后说道:“纵观王叔奏本,本宫发现王叔偏爱去关注一地的物价?”
“不错。”李绚点头,将手里的空酒杯放下,然后认真看着李贤:“臣的奏本当中,多的是一地的物价,还有百姓一年的收获,如此便可算得百姓一年之间究竟过的如何……”
稍微停顿,李绚跟着说道:“我大唐有常平仓,但这常平仓每年岁入多少,每年都是需要调节的,当百姓收入低微时,常平仓进收的就少些,当百姓收入多些的时候,就多少些,避免谷贱伤农。”
“寡人曾经也记住这个道理,但经过王叔一行指点,才知道,此言乃至治国根本。”
“不错,天下君王只要能够将谷贱伤农这四个字当在心头,这天下,便是一片盛世。”
“王叔所言甚至,贤记下了。”李贤点点头,然后才叹声说道:“怪不得王叔有‘三秋王’的美称,时刻惦念如此,之下焉能不太平。”
“殿下过誉了。”稍作停顿,李绚接着说道:“臣在婺州数月,虽然重心在天阴教身上,但百姓之事从来不敢疏忽,可即便如此,百姓家中的余粮也只够到明年夏收,一旦有什么天灾,恐怕百姓立刻就要去借贷,一旦借贷,便是田地抵押……”
“这些就是世家豪族吞并百姓田产的手段,王叔在奏章中提过。”李贤认真的点点头,他对李绚的奏章很重视,因为通过这些底层百姓的生活,之前一些史书和官场奏章里看不懂的地方,终于清晰的出现在他的眼前。
“故而,臣打算在秋收之后,整修婺江各码头,不发役,州衙雇佣百姓,发粮,发绢,发钱。”稍微停顿,李绚接着说道:“州衙粮库之中,每年都有一批粮食要低价发卖出去,臣打算不发卖了,直接将粮食发给百姓。”
李贤点点头:“就是王叔曾经遇到过的倒卖官仓粮食之事?”
“是此事。”李绚认真的看着李贤,沉声说道:“殿下,千万不要相信那些纸面上的数字,有的时候,户部告诉殿下,天下仓库存粮为多少数,这其中的真实情况必定不是如此,打七折八折都是常事,甚至拦腰斩断也不稀奇,圣人准备吐蕃战事也不只一两年,为何不肯轻动,原因就在在于此。”
“哦!”李贤这下子是彻底的明白了。
为什么大唐岁入巨万,可筹备一个吐蕃战事,却竭尽数年之力都未能完成,完全就在此处。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