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哥儿,你的脸怎么这么红?”
准备用膳的时候,庄妃无意间问了一句,让朱由检瞬间就僵住了,他还在回想刚才的那一吻,不由得脸红了,半是为自己莽撞,半是回味。
“冻得,外面有点冷。”
“前天让容嬷嬷给你送去的衣物你没穿吗?”
庄妃皱了皱眉,抓住朱由检的袖口,见里面穿着自己给他准备的棉料内衬,方才放下心来。
“天气冷了,就要多穿点,不要觉得自己抗冻就冻着。这腿脚啊,等你老了就落下一身病,知不知道?”
“知道!”朱由检认真地点了点头,看着他这副样子,庄妃笑了笑,道:“那就快吃饭吧,待会儿凉了。”
两人仪式性地闭上眼,胳膊杵在桌上,手在胸前抱拳,低声祷告:
“佑祈太岁。”
朱由检粲然一笑,拜太岁是从嘉靖时期在宫中留下的传统,他同样闭目祷告道:
“岁岁矜安!”
“用膳。”
桌上摆着腊八粥、咸鸭蛋、芝麻烧饼、咸菜,还有些冬日里难得一见的时蔬,朱由检把蛋壳在桌角磕破,用筷子挖出流着红油的蛋黄倒进腊八粥里,左手拿着芝麻烧饼啃着,右手抓着碗喝粥。
“这个,好吃,怎么做的?”
朱由检夹着碟中的咸菜问道。
“鸡肉切碎,炒野秸菜,加上点辣子。”
“好吃好吃。”
在维持礼仪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进食的朱由检很快就心满意足地吃饱了,而庄妃还在细嚼慢咽着。
朱由检总打趣庄妃,吃饭少的跟个仙人一样,仙人嘛,餐食日霞,夕饮醉露。
但是这一点却被笃信佛教的庄妃认为是不恭敬的,毕竟,她信佛不信道。
事实上,在皇宫内,嘉靖以后佛教的影响就远远大于道教了,嫔妃们崇信佛教是常态,要不然也不会将礼佛用的香饼当做每月固定物资来发放。
用过了早膳,母子两人正说着体己话,忽有一位刘公公带着皇帝的信物来宣旨。
庄妃看起来是认识这位刘公公的,忙指挥着宫人搬香案之类的,这位刘公公却拒绝了,只说是圣上口谕,不用太过折腾,听旨便好。
庄妃行礼,问刘公公道:“圣安?”
这位带传口谕的刘公公,此时在宫廷礼节里扮演的是皇帝的替身角色,他微微侧身,道:“圣躬安。”
随后对朱由检说道:“五弟近安?若无事,可来殿中寻朕,上次所呈之物甚是有趣,朕已搭好,且来一观。”
朱由检忙行礼说道:“臣弟遵旨。”
刘公公传完旨意,自然不能再大喇喇地站着让信王和庄妃拜了,他忙对二人行礼,说道:“信王爷是稍后再去,还是随咱家同去?”
“检哥儿,随刘公公同去吧。”
庄妃忙说道,随后给刘公公袖口塞了点东西,刘公公面色不变,弯腰伸了伸手,请朱由检先行。
庄妃又给朱由检使了个眼色,朱由检忙打着伞出了殿。
外面的鹅毛大雪还在下着,越积越深,两人也没个陪衬,一前一后地走在紫禁城的宫墙夹道里,显得分外凄凉。
“不知公公怎么称呼?”
刘公公呵呵一笑,人倒是和气,道:“信王爷抬举,咱家姓刘名若愚,内学堂管事。”
内学堂,给太监教书识字的地方,看来这刘若愚倒是个知书达理之人,而且,应该不是魏忠贤派系的人,魏公公的党羽,给自己传口谕这种活是绝不会自己冒着雪来的,派个干儿子,或者干儿子再打发个干孙子来最多了。
朱由检的面色不由得带了几分善意,拜魏忠贤所赐,宫里各监管事的公公这两年变化非常大,被魏忠贤压迫的喘不过来气的两人也是同病相怜,长路漫漫便多了不少话题可聊。
朱由检目前的天赋里,就有一项英宗的亲和力。
崇祯的皇帝模拟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