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文主要阐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这本书更多是阐述天地宇宙的运转规律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但《金刚经》不一样,他是一本宗教巨著,里面更多的还是宣扬其佛教的一些东西。
但是王奂别无选择,只能在书简上如此写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洋洋洒洒五千余字,王奂一共写个一个多时辰,书简已经是高高的几堆。
王奂停下笔,满意的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书简,他非常有成就感。
如今佛教还在印度发展,但是他现下却把它传来了中国。
也不知道后世会发生什么,考古学家可能又会争论一番吧!
因为他所写的这些东西,与古印度的佛教经义不太一样,现在这个世界古印度的佛教还处于小乘佛教阶段。
而他所写的这些却是已经经过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了的,本土化的思想。
说不定后世的中国人,会大手一挥在历史书上写这么一句化“中国佛教始于春秋末年,有别于古印度佛教,创建者弘智法师。”
这只是两个伟大的思想者,在思想上的神交。
古印度释迦牟尼,中国的弘智法师。
想到以后诸子百家里会有佛家这么一家,想想都兴奋。
王奂看着眼前案几上的最后一页书籍,上面的墨迹还没干,王奂在等,只有等墨迹干了才能卷起来。
王奂越想越兴奋,突然觉得这么点东西还不够。
他马上又拿起笔,摊开另一块书简,他要把佛教的中心思想写出来。
佛教的中心思想很简单,一共七句话。
这当然不是他自己悟出来的,这是他以前看小说的时候无聊,自己上网查的,如今修为愈加高深,所以这些看过的东西又都记了起来。
第一句话,一切现象皆是因缘所生。
缘起性空。所以缘起性空就是佛法的根基,宇宙不是神创造的,世间也没有独存性的东西,更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
因缘和合的事物有生有灭,佛教把这种生灭的现象,看作是假有的,用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种虚幻的本性是空的,只有空才能容纳一切,如果性不是空的,一切都不会有。
这就好像一个房间只有是空的才能住进去人,若是实的就难以容纳任何一物,所以真空才能妙有,不空就不会有。
第二句话:一切皆是因果。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因果的循环,我们能来到这里,必然有过去的因,我们现在的所做,未来必然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第三句话:苦、集、灭、度,人生的四条真理。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悟道了这人生的四条真理,也叫四圣谛。四圣谛告诉我们苦是人生的常态,以及苦的原因和灭苦的方法,通过学习四圣谛就可以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最终得到涅槃。
第四句话:修行的方法是八正道。
神话从三个和尚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