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刚落下,整个县城都炸开锅。
在这个时代,可以读书是家境的体现,识文断字更是身份象征,会写自己的名字,都让人羡慕。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家人能吃饱、穿暖,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哪还有闲钱供孩子读书。
更不要说笔墨纸砚,这些读书的必需品,哪里是一个普通家庭负担的起的。
不过这位大人的规定也是怪了,明明商人是城里最有钱的人,可为什么唯独不收他们的子弟,难道说是另有安排?
“大人,您说的可是真的?老汉祖祖辈辈都是农户,我的孩子可以当读书人了?”
“大人,我们靺鞨人的子孙,是不是也可以免费进入学堂啊?”
不止唐人,就连城中的胡人,也全都不敢相信。
“都一样,只要是有了扶余县的户籍,你们的子孙就可以进入学堂,而且不会向你们收一文钱。”
李悦有信心,只要事情真的实现,这些百姓一定会产生绝对的归属感。
虽然自己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可是起码小学的知识不用发愁,再加上有自己的妹妹,他有信心办起一个学堂。
“老头子为了子孙,豁出去这张老脸了。列祖列宗在上,子孙不孝了。”
一时间,不知道又多少人跪在地上痛哭,只是不知是高兴过度,还是悲伤至极。
队伍继续扩大,进入的流民不在少数,这种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大人,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呢,是不是也可以进入学堂啊?”
看得出来,免费学堂这个办法,让更多的人动心,甚至开始主动提出问题。
李悦耐心地说道:“本官打算,只要是7到18岁都可以进入学堂,至于18岁以上的男子,本官建议去往边关,这样既可以锻炼体魄,又能给家里省下粮食。”
又是一项惊人的举措,不少的壮年男子甚至两眼放光。
目前实行府兵制度,百姓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为国家打仗甚至还要自备粮食物资。
边关虽说危险了一些,可是一来可以为家里省下一份粮食,二来也是当今出人头地的一条出路。
“至于详细的条件,方校尉会向大家告知。”
塔虎寨准备扩建,目前的兵士数量显然不够,尤其是一切都打算自给自足,安置流民也多了一个办法。
看着意气风发的李悦,朝气蓬勃的县城,何皇后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不说他做的这些合不合规矩,只是估算需要花费的钱粮,就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一件件事叠加在一起,让何皇后更加对李悦好奇了。
直到天色渐暗,人群才慢慢散去,已经办理好户籍的人兴高采烈,没有办理的垂头丧气,心里暗暗打算明天一定要起早排队。
……
午夜时分,扶余县城中没有任何声音,整座城都被黑暗笼罩着。
伴随着马蹄疾驰的声音,街道上出现一根根火把,马队快速掠过、直奔县衙。
眼看着即将冲入县衙,马背上的人不禁高喊了起来,仿佛已经看到粮仓里面的粮食。
大门转瞬间被两匹马拉倒,马队即将长驱直入。
忽然间,县衙内的地面上,似乎有什么东西抖动了一下,为首的骑士猝不及防,马匹嘶叫的同时,连人带马和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
后面的人来不及反应,整支马队瞬间瓦解,更有倒霉者,被马匹踩断了大腿,院子里顿时一阵哭爹喊娘响起。
县衙的院子一下亮了起来,为首站着一个身着浅青色衣服的男子,活生生一只站着的大蚂蚱一样。
“二混子,本官念你诱敌有功,可以免了你以前的罪责。从今天起,你就跟在本官身边,做一个跑腿传话的杂役吧。”
看着满地惊恐的胡人,李悦忽然升起玩心,对着白天的无赖打趣道。
“三、三爷,别听那狗官胡说,小的根本不认识他,更不是骗你们来的。”
我在晚唐开发东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