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保证太子殿下的安危?
太子殿下不是去南京了吗?
怎么会出现在大同府?
看到下面大臣的面面相觑,朱祐樘叹了一口气,站在旁边的李时太监看到朱祐樘的眼神,补充道。
“太子殿下今日诞辰,于数日前奉旨回北直,昨日刚回到顺天府(北京),又听闻火筛冒犯大同府,一时年轻气盛,便带着一百士兵,北上了大同府。”
李时的话让众多大臣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同府不同其他的地方,这里是大明与鞑靼的交接处,也是北方最为重要的几个防御点之一。
因为此处临近鞑靼,地势又颇为适合骑兵进军,所以常年征战,属于战场最前线,常年有重兵镇守。
众多大臣倒吸一口凉气的原因,是朱厚照,他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唯一子嗣,也是当今大明的皇太子,未来的皇帝陛下。
目前大明的对蒙古策略是非必要的时候,绝对不派遣大军主动入侵,万一出现意外,一旦大败,鞑靼攻入京畿怎么办?
这个策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历史上的一次大败——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朝接到也先(蒙古部落)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然后匆匆带兵亲征,结果大败,之后整个大明的军队便废了一大半,自此,帝王亲征成为了禁忌。
要是鞑靼听闻他在大同,然后重兵攻破大同,一旦俘虏朱厚照,那么大明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或许还不一定可以救出朱厚照。
至于杀死朱厚照,那么整个大明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和鞑靼死战。
现在可不是土木堡的时候,帝王是在大军中被杀,大战之后无力反击,所以才新立君主,并且制定了目前的国策。
但是现在不同,一是皇帝是上面的这位,他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二是朝廷中已经有不少的人想要复仇,一血往日耻辱。
如果太子殿下真的出事,那么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借口,一旦真的通过,大战一触即发。
很多人乃至于朝廷里的人都觉得大明重文轻武,这话没错,但是也有很多人也忽视了一个问题,国人尚武。
如果不尚武,这硕大的帝国疆域从何而来?
只不过每当谈起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习惯的说道:“不过是四方仰德,心悦诚服罢了。”
但是信了这话的人,就真的是蠢材,孔夫子高八尺尚通六艺,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安睡?
但同时,国人尚武但不热武,有句话叫“天下可传檄而定”,文治大于武功。
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尚武的好处,但是更多人的想要体现出自己的文治,统一军破城,怎么会有一纸破城来的厉害?
当然,土木堡之变后,这些年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积攒了些许的基业,这些都是他们上青史的凭证,他们怎么可能能让这再次出现意外?
诸多原因下,大臣站了出来,开始指责朱厚照。
“臣有奏,太子殿下……”有
群臣上奏是有相关的流程,在大殿中直接提出可以视为藐视皇帝,但是今天却没有人阻拦,也没有人反对。
又一大的大臣站了出来,支持那个大臣。
“臣同奏。”
……
当日早朝后,紫禁城的消息传了出来,皇帝陛下病了!
“皇帝陛下病了?宣太医了没?”
次日,难得没有早朝的众多大臣一时间没有适应过来,大早上的不知道做什么,然后就聚集在一起闲聊了起来。
说话的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官员,在问出这句话之后,他立即发现自己说的是一句废话,然后重新问过:“皇帝陛下何故病了?”
“据说是怒火冲心,被太子殿下……咳咳!”
只见这位大臣看到一个人影从门口走过,果断的用咳嗽打断了自己的施法,然后装作没事发生,喝了一口茶。
大革明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