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过这事儿跟我关系不大,除了偶尔被飞姐拉去会饭局,我的生活像不在时间维度存在一样波澜不惊。
这中间儿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case。说不大,是因为客户状态稳定,不棘手。说不小,是因为客户是位高知,这类客户的三观极其坚实,事物都有两面性,尤其是三观这个东西。
在众多类型的咨询中,高知病是我喜欢接的一个类型,喜欢是因为和高智商的人聊天是件赏心悦目的事,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大脑很性感。这类客户有个特征,叫“三高”:社会地位高、收入高、心气高。所以就会高处不胜寒。三高客户的优点是:逻辑清晰,理性度高。缺点是:优点就是他们的缺点。荣格说过一句话:“什么成瘾都是坏事儿,不论是麻醉品、酒精、吗啡还是理想主义。”高知病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成瘾,他们过于相信自己既有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让他们拥有了很好的社会成就,所以当成功经验开始不能复制成功的时候,他们会反复审视自己的逻辑系体系,对整个逻辑体系产生怀疑。逻辑体系说白了就是信仰,信仰坍塌不是件小事,信仰坍塌且没有能力再次建立信仰真的会出人命。讽刺的是,这世上不追求信仰反而活得很好,人世间蝇营狗苟,不完美保平安。
当信仰之塔出现裂缝,作为咨询师就是要找到缝隙,并让来访者知道缝隙处,用心力去弥合它。所以心理问题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心理咨询有没有用,见仁见智。假如你心力很强,确实不用。面对逆境你如果有“它强任它强,清风拂山岗”的心力,你来问诊我也不会接。但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心灵领路人,那谁又不喜欢领着聪明人呢?
高知来访者年纪三十多岁居多,社会经历大多简单,当然这也是一种确认性偏见。这病病因简单,难的是在来访者已有的逻辑系统里进行纠错。来访者的知识储备非常高,并且他们对自己的逻辑系统非常自信,在信息量极大的情况下找到逻辑bug,并且要来访者认同才是最有挑战性的一部分。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最难的事是承认错误,反正我妈一辈子就没错过,不知道别人妈是不是也这样。
这个客户,就叫她L吧,L是她的姓。L在量子洞留了一封信给我。标题很有意思:“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荡。”如果是一个办公室文员收到这样的邮件,一定直接当垃圾邮件处理了。不过我的量子洞很特别,它就是一个情绪垃圾桶,我呢,每天就在垃圾桶里挑挑拣拣,像极了楼下拾荒的大爷。人生钟摆论是叔本华在中文读者中一炮走红的名句,不管喜欢哲学与否,读没读过叔本华的书,只要想装高深莫测,把这句话拿出来,都能让说话的人上升一个逼格。给心理咨询师发这种标题邮件,要么是炫耀知识储备,要么企图让收件人一眼看到这封信,并打开它。显然,她达到了目的。L是一位三十岁的博士在读生,现在延期毕业第三年,博士的补贴不高,需要家里接济,毕业遥遥无期,她觉得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读的没滋没味,古代书生十年寒窗苦读,她这都书读了二十多年,却连范进中举的喜悦感都没有,说好的天道酬勤到底在哪里?结尾说想见一面,聊一聊。
说聊聊,是客气话,真实目的是要评估我的斤两,是不是沽名钓誉之辈。她也确实用叔本华成功的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讲真,找心理咨询师聊哲学的真不多。大部分处理的咨询无外乎失恋失婚失足,那么有机会聊聊哲学也是极好的。
第一次见面约在了咖啡厅,时间地点的选择权都交给了L。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比约定时间早到十五分钟,挑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对这种背后有阳光的落地窗有种莫名的偏爱,好像把后背交给阳光能晒干我湿漉漉的影子。发信息告诉她我穿了件黑色t恤,手上拿了本《查拉特斯拉如是说》,感觉这样子像极了会网友,我独自笑了起来。
还差五分钟十点,一个身高大概160左右的长发女孩朝我走了过来,她眼睛大大的,戴着眼镜,身材偏瘦,穿着白T恤,蓝色牛仔裤,八成新的白色系带运动鞋,背着双肩书包。她朝我摆摆手,我晃了晃手里的书以示回应,她走近后坐在了我对面的椅子上,朝我微微一笑,嘴角上扬,见不到牙齿那种。
风和街44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