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杏和林,必须穿梭一段春华街,街道商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为了避免引起侧目,叶莺不得不收起轻功,放慢脚步,像常人一样沿路行走。穿梭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春华街,过了与东华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往南一点,便是杏和林的药堂。
杏和林坐落在春华街和东华街十字口向南的春华街上,西向位于路东,临街而立,楼高三层。一楼是堂口,作为贩药与人治病瞧症之处,二楼是病人的修养调理之处,三楼住医师大夫和药堂的伙计。还有后院和库房,后院放置的是晒制,炮制的药物,库房存放的是各式虫草药物。
杏和林和济仁堂,是秦州最大的两个药堂,一个位居城西,一个位居城东。叶莺之所以舍近求远,从城西赶到城东,选择在杏和林取药。最大的原因是,杏和林是岭南温家的产业,而济仁堂是属于北方陈家的产业。
岭南温家,现任家主是温儒明,是前任家主温念城的第二子。温家世代以贩药为业,族中老幼之人更兼习医,而历代家主,无论是前朝还是本朝,都充当过御医,为各种皇亲国戚瞧过病。
温家是大宋境内,最大的一个药材商,其下分堂遍布各路各府各州,长江以南药农和药商皆尊温家,十有**之药材贩运与买卖,大多数通过温家行售而出。而青囊谷三分之二的的药材与制香,亦经温家销售而出,所以故而,青囊谷和岭南温家是互为合作关系。但凡青囊谷之人游历江湖,治病救人,如遇药物所需,可找各府各州分堂支取,无需钱资购买,所取药物立据为存,过后可找青囊谷以药材,制香等物补还。
而在长江以北之地,温家分堂不如陈家之多,仅各府各州,重要之地开设分堂。与北方的陈家相比,仅占四分之一。
叶莺已经到了杏和林堂口,只见里面治病抓药的人络绎不绝,温家的医师和伙计都忙碌的脱不开身,一边给人望闻问切,一边给人开方,抓草称药,包装,收钱等等。叶莺见状,也就打了一声招呼,径直向里头的后院而去,她算是熟人了,所以也无需过多客套的,像自己家一样来去自如。
穿过门堂,步入后院,只见院内虽然宽绰,却放置了不少的,三腿形状的多层支架,陈设分列,留有可容一人经过的间隙,作为通道。而每层置浅底蒲筐,上置铺晒的各种虫草药物。
后院还有两个十几岁的小伙计,在其中穿梭来去,翻检着药材,不时将整理好,而又需要的药材拿到前堂。
两个伙计好像对叶莺的到来习以为常,见她进去后院也见怪不怪。其中一人还主动打招呼:“嗨呀,莺姐姐来了,你稍等下,我这些拿到前堂随后就来。”,说着那人端着一蒲筐药去了前堂。
叶莺见状芙柔一笑,回道:“不急,不急。”,然后便在后院,如同在自己家一般,挑拣起那些药材来。过了不大一会,便见那个伙计,风风火火的回来。只见他长得眉清目秀,还未脱青涩,显得有些稚嫩。不过人倒是很热情,看见叶莺就道:“莺姐姐,冷不冷,渴了吧,等我给你沏点热茶来。”。
叶莺连忙道:“不用,不用,小舟不用那么麻烦,我拿完药就走了。”,还没等叶莺说完,那个叫小舟的伙计,就跑到厨房沏茶去了。
叶莺只得无奈的摇摇头,她确实耽搁不得,拿完药,还要为老康调配解药,而且还要去办另外的一件事。院子里的药物,她需要的并不多,只挑拣了十几味,还差许多,待会等小舟出来,问他库房还有么。
过了一小会,小舟一手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了一杯泡好的茶,然后还很细心的,又一手提了一张交椅,准备让叶莺坐会。叶莺见他喜滋滋的眉开眼笑,很是热情,不忍拒绝,只好接过茶杯,接过交椅。
小舟见叶莺接过,心里也是喜悦,便问道:“莺姐姐,都拣好了么,还需要什么,我给你找。”。
叶莺正要问小舟,闻言掏出,早已写好的药材清单,将那些已经拣取过得指出,然后还缺什么之类的,说完便将清单递到小舟手里。
小舟接过,很细心的看了起来,然后说了句:“好嘞,莺姐姐稍等。”,便去后堂库房找寻清单所需的药物去了。
晚风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