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吃鱼也不能光吃鱼,你总得吃点类似窝头的主食,这也是粮食啊!
虽说鱼是从河里打的,但到了冬季不能打鱼了怎么办?
甚至李来福都有些自我怀疑:让李向东这样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加入李家村,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李向东没想到,村长能凭借他早晨吃鱼的事情联想这么多。
“那正好,等下跟俺一起去赶大集,到了大集上给你买大白馍馍吃。”
在李来福看来,平时饭都吃不饱的他们,能吃上一顿大白馍馍,就跟过年差不多。
但李向东却是不这么想,他自打出生后就是吃白面馒头和大米饭长大的,吃了二十多年,还不如粗粮做的窝窝头吸引他。
不过。
他却对1980年的大集很感兴趣,那种热闹场面,他只在电视和照片中见过,便有些雀雀欲试。
“那感情好。”
“李叔,我还需要准备些什么不?”李向东问道。
“不用了,穿好衣服赶紧跟我去村口集合,马上就要出发了。”李来福撇了撇嘴。
赶大集当然需要准备一番,一般情况下要么是去大集上卖东西,要么买东西。
但李向东家里的情况他再清楚不过,一穷二白,没有钱票,买不了东西,也没有能卖的东西。
硬要说的话,那屋檐下挂着的三串鱼倒是可以卖,但这种已经死了的晾晒鱼,本来就不怎么新鲜,再加上这边好多村子都靠河,花钱买还不如自己去打鱼,所以即便能卖也卖不上什么价。
今天过来叫李向东的目的,只是想带他去大集上热闹热闹,买不买东西倒是其次。
“好嘞。”
李向东答应一声后,就小跑着回屋穿衣服去了,等他这边收拾利索,村长李来福已经走出三四十米,还能看到人影。
“村长,等等我。”
嘴里一边喊着,一边快步向李来福追去。
等他跟着村长李来福来到村口时,便看到了一只由十一二人组成的队伍。
村干部除了年龄偏大的二队长李德江外,都来了。
村长李来福的堂侄李兴民也来了,其余还有五六个村民,都在三四十岁左右,身体相对比较强壮。
三辆牛车上装满了乱七八糟的货物,有青菜、布鞋、家禽、鸡蛋和粮食等吃的用的,其中最多的则是竹筐,总共占了一半还要多。
虽然才加入李家村两天时间,但李向东却知道竹筐是村里除种地外的主要营生。
这还要从李家村附近的墨子山说起,上面有没有墨子李向东不清楚,但山上却是长满了墨绿色的竹子。
而李家村因为背靠墨子山的缘故,不但自己经常去砍些竹子来使用,时间一长,这使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竹筐便应运而生。
在粮食都不够吃的情况下,去墨子山砍竹子编竹筐就成了李家村的救命稻草。
虽然不能让李家村因此而丰衣足食,但起码也能多换一点吃的用的,让村民们不至于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
这些都没什么,唯一让李向东有些疑惑的是车上还有七八条小孩手臂粗细的棍棒,甚至还藏着三五把菜刀。
“难道说这去赶大集的来回路上还不太平?”
这是96年出生,生长在新时代的李向东所不敢想象的。
这种事情不好问村长,就在队伍上路后,找个机会问了问比较年青的李兴民。
“当然不太平了,咱们这次去的是小河南镇上的大集,需要走七八里地,经过四五个村庄,保不准就会有见财起意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防……防……”
“防范于未然。”李向东接话道。
心中却有些疑惑:就咱们拉的这些不值钱的农产品,会有人见财起意?
“向东,可以啊!”
李兴民对李向东能将他记不住的话说出来,有些佩服。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紧接着又道:“向东,你是不是也上过学啊?”
我有一张万能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