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胜十八岁时中专毕业,学校分配他到华北电力建设局工作。做重型机械操作员,这个岗位要常去施工现场干活,工作环境恶劣,离家也远。杨二姊心疼他的独苗,非要让张世良给调动工作。计划经济时期工作以分配为主,主动调动工作是很难的,每个单位的人事指标都是固定的,想要解决工作的人很多,大家都盯着。“一个萝卜一个坑”,别的萝卜没拨走,就没有你的坑。张世良工作上素来兢兢业业,力求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领导。作为采购经理,单位的便宜他一分钱不占,还回回主动往里贴钱。这样的工作表现没白费,加上如今的领导全是老人儿,有几个还是十几岁的毛头小伙时,就进到生产资料站当学徒工,在张世良他们手上一点点成长起来。单位很照顾张世良,把刚腾空的一个指标给了张全胜,把他调到生产资料站,也安排到供应科。进到科室以后,张全胜就开始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的日子,杨二姊心里那是十分地满意。当年她打定主意去换那三十块大洋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她能到大城市安家落户,还跟着男人吃上“公家饭”,儿子也是坐着看报的“公家人”。
此事一成,又成为张世良的一件得意事,尽管他跟这个唯一的儿子有些隔膜,他还是很满意自己的办事能力。他知道,儿子跟杨二姊更亲近,他不会因此而特别感谢自己。他一向看不惯杨二姊对儿子的娇惯,但由于杨二姊强烈偏执的护犊子,他作为父亲的训斥向来无济于事。但这总归是件好事,要知道,公有制年代,能够在国家的单位里工作,就是端上铁饭碗。国家的单位,永远是国家的,单位管着你的生老病死。进入哪个单位就永远是哪个单位的人,不管你去哪里,干什么事情,人家首先问你的第一句都是:你是哪个单位的?然而,杨二姊和张世良都不可能预料到,二十多年后,社会又会变。
张世良的这个儿子张全胜头脑灵活,学东西快,文笔口才都好,要不是文影响应该能上大学,这些方面确实都比他强。张全胜爱玩得很,没有他不会玩的,扑克牌是把好手,牌九玩得很溜,游泳从小就会,乒乓球在学校是冠军。张全胜被调到工作轻松的单位后,可是给他个碗大汤宽,彻底放任自由。下班后杨二姊再也看不着他的影子,跟着那帮老同学,以前的同事在青山、昆区到处跑,有时候跑到郊区,混着人打拖拉机,斗地主,时常通宵不归。第二天一摩挲脸,就去单位上班。杨二姊见他折腾得累,哄婴孩般轻声地说上几句,便端出好菜好饭给他滋补,再好好睡上一觉。
转眼张全胜已经结婚六年,母亲杨二姊和媳妇蔡玉梅联手揽下家中所有的事情,张全胜依旧过着单身时放任自由地生活。
前不久,单位买了辆客货两用汽车。领导们开了个小会,研究给全胜调动一下岗位,让他当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那辆汽车的使用,这主要也是总经理的意思。全胜在华北电力建设局时,跟着师傅学过机车驾驶。为期三年的严格训练,首先学的不是驾驶,是汽车构造原理,修理和维护,一辆汽车交到司机手里,出现任何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能把汽车开起来开好,是最后一个环节。生产资料站的职工中,只有他有机车驾驶证,一把手想让办公室主任开上那辆汽车,自己就能随时乘坐。这位一把手是他大张世良的徒弟,十三岁时,家里供不起他上中学,单位当学徒工把他招进来。
张全胜每个月的工资不交给爹娘,也不交给媳妇。吃馆子,买烟酒,顿顿饭各样下酒菜轮换着买,冷荤,油炸,烹煮,凉拌。他的钱月月花光,不够还得跟杨二姊或者蔡玉梅要一些。在那个物质匮乏、温饱还是主要问题的年代,张全胜过着被宠溺、满足的优渥生活,难免有些春风得意。
撒满星星的窟野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