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小国尔,名臣唯铁幕,余者皆碌碌无为之辈。
渤海王大諲撰,无能之辈,只能依靠铁幕才能维持渤海国明面上的统一。
不过还好,因为渤海王从小就拜师铁幕,所以铁幕对渤海王大諲撰还能说上话。
渤海王也愿意听铁幕的话,并且把政权都交给了铁幕管理。
不过可惜,铁幕虽然武功出众,可在治理国家方面只能算是一般。
这也就造成了铁幕虽然在武力上能压倒五族势力,可却一直不能把五族给收服。
但是这次洪叶却让铁幕看到了机会,若是真有一个中天位的高手愿意相助,那消灭五族真是指日可待了。
第二天,洪叶派去的使者被完好的送出了王宫,然后带着铁幕的命令开始返回大云城。
五日后,使者带着渤海王的旨意回来了,洪叶接过旨意看了起来,然后露出一丝笑容,把旨意交给了旁边的侍卫,让侍卫把旨意给下面的十几人看。
这十几人都算是洪叶如今势力的主要头目,包括了原本五座城池的城主和一些实权人物。
这些人看着渤海王的旨意,眼中原本的不平之色顿时消失,就连头颅也低了一些。
渤海王的旨意实在是太合洪叶的意了,因为渤海王直接就封洪叶为神武驸马,并且有着节制王族兵力之外的军权。
这封有着浓浓中原风的旨意,正是出自铁幕的手笔。
渤海国的人最近百年已经很少跟其他国家交流,所以作为少数去了中原的渤海人,铁幕自认为还是学到了一些中原的兵法和谋略。
就像是中原人很喜欢用一些空头头衔让人去拼命,而铁幕就有些不明白那些中原人为什么会 为了一个没价值的东西拼命。
所以铁幕在学了一些中原的武功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渤海国。
这次这个计策,铁幕算是十分得意的,什么都没有付出,却让一个中天位的高手受他驱使。
只是铁幕得意,洪叶却也十分得意。
中原有句话叫做师出无名,洪叶如今有了渤海的大义在手,完全可以去攻打五族的地盘。
昔日晋王李克用为什么要沿用大唐的年号,就是因为唐朝三百年的统治虽然已经逐渐落幕,可这天下间还有人怀念唐朝的统治。
比如袁天罡……
依山傍水房数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一头耕牛半顷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路逢骚客问诗篇,好也几言,歹也几言。
布衣得暖胜似棉,新也可穿,旧也可穿。
夜归挚友话灯前,今也谈谈,古也谈谈。
一觉睡到日三竿,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大唐贞观后期,纵然太宗皇帝李世民有着杀兄娶嫂的劣迹,可那时候的大唐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即便偶有不平之事,也会有心怀正义之辈铲除奸邪。…
人人安居乐业、万国来朝,这就是大唐……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让袁天罡守护了大唐三百年。
说到这里,洪叶心中叹了口气,然后命令人去通知五族的人,让他们来大云城听从自己的命令。
好吧,洪叶完全就是想要挑事。
渤海王虽然给了洪叶一些权力,可是这五族的人连渤海王的命令都不一定听,怎么会来拜见所谓的神武驸马。
也正 是因为他们不会来拜见,所以洪叶才能师出有名。
在这个时代久了,洪叶也没了在现代的肆无忌惮,而是行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
洪叶的信使最先到达的当然是白山城,然后顺利的把洪叶写给白山城主的信交给了他本人。
只是信使过了不久就被愤怒的白山城主给砍了。
白山城主,正是白山氏的族长,麾下可战之兵足有“数万”……
这数万当然有点水分,但是把成年的男女老少全部加起来还是差不多的。
从封于修开始的灵气复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