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涿郡,桃村。
这里是一处小小的村落,坐落着八十坐用藤条围成的篱笆茅草小屋,因背靠山林,每天都会出几个运气好的老猎人。
年仅八岁的霍山在自家分配的田农上,处理着农务,看见几个老猎人老猎人走过,手中拿着打到的野兔,麋鹿,他的嘴角流下了不争气的泪水。
他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上辈子卖瓜出了点意外,作为重生者,三四岁时,他便能嚼文识字,被父亲认为神童,可这又能如何?无非是徒增伤悲罢了。
村中无孔子,城中贵几何?
再者他这具身体不知为何,饭量极大,四岁之时父亲每日务农已食不足,他记得那日,父亲与邻里的话语。
“霍兄为何如此劳累?”
“犬子,食量极大。”
“不过孩童尔。”邻居摇了摇头,显然不信。
“犬子入厕,两狗同食,食不完也。”
……
好在此后数月,父亲在城中刘氏府中找了个活计,每月半钱半粮,倒也能维持温饱。
……数日后。
棒打五更,天刚微曦。
霍山之父兴冲冲的叫醒霍山。
“啊山,你好生洗漱,刘世府上,缺一书童,你三岁便能识文辨字,定有机会选中。”(富家子弟,年纪小,耐不住寂寞,所以家中长辈便会招几人伴读,其父以是书童。)
片刻后……洗漱完毕的霍山跟着父亲,坐上村头要去城中卖货的里正马车。
咯吱……咯吱……马儿拉着老旧的木板车,发出刺耳的声音,缓慢的向前行驶。
花了一个半时辰,三个人交了六枚铜板,才到城中,进城后城中青石板砖铺成的地面,使得马车行进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早茶,早茶。”听着店小二的呼喊声,几人赶了一路的马车,说不饿那是假的,当即找了一早点铺,点了三大碗面,开始咥面,粗面里面放点粗盐,难以下咽,可吃了这么多年,倒也习惯。
出了早食店,里正叔和霍山父子二人分别,他要找肉铺,客栈把满车的货物,兑换出去换成栗米,或者面食。
霍山跟着父亲向着刘氏府上走去,一路上倒也看到不少花花公子,自家的丫鬟跟在身旁,手中拿着糕点,不定时的投喂,霍山摸着肚子,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一碗面根本不够他吃的,他也想来点糕点。
看着两旁的新奇玩意,霍山未曾发觉到了刘府,被父亲喊过方才回神。
“阿山,进去后莫要多说,看着老管家的指示。”
“是的,父亲我自明了。”霍山凝重答道。
其父见其如此,方才点头带他从偏门进了刘府,拜见老管家,只有经过老管家考核,才能被带去见刘氏夫人。
父亲带他走到一偏房前,敲起了房门,见房中之人应声,方才走了进去。
“李伯,这是我家娃子。”霍大说着,掏出了一串大钱,D了上去。
老管家不动声色收入怀中清了清嗓道:“能否断文识字。”
“皆可,皆可。”
“嗯,你且在门外慢候。”
……
“小娃儿,莫怕,你且上前来,让我老头子,试吧,试吧,你。”
霍山走了上去,看着老管家写出来的几字,一一朗读,随又读出一本不知名典籍。
“嗯,不错,就是人丑了些,把门儿打开,跟紧我,去见老夫人,成不成就看命。”(接着放心,往后看,等以后长大了,长开了就好看了。)
听到老管家话语,霍山打开房门紧跟其后,到了刘府正厅,老管家上前和坐在正厅的老夫人一阵滴咕,便见房间内走出一女儿家,大约六岁。
“大母,我不要他做伴读,他长的也忒嗬人了一些吧!”
听见女童话语,霍山倒感觉没什么感触,小孩子嘛,童言无忌,两世为人,他这点心性怎能没有?
“曦儿,怎能如此之说?道歉。”
三国:我莽夫,莽穿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