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有个习俗,就是春节前后要祭祖,有些地方是春节前,有些地方是春节后,时间不同但方式都是大同小异。
方远他们这里是过完小年后,在春节前祭祖,因为是在农村这里都还是施行的土葬。
方家村,听老一辈人说是清朝同治年间,从简阳迁过来的一个分支,在这里已经繁衍了一百多年了。
再往前数的话,简阳方家是清朝顺治年从湖广填过来的,再往前明朝的时候,方家是湖广一带的大盐商,具体已经无从考证了,可能只有简阳方家才知道一些细节。
可惜简阳方家和方家村早已没有了联系,简阳那一只是谁主持都不知道,就如现在的方家村也没有一位族长。
腊月二十九,是方家祭祖的日子,整个方家村都忙碌了起来,虽然没有人组织,但村民都自发性的在这一天准备好香蜡钱纸以及鞭炮去山上祭奠方家村的祖坟。
方远他们一家这一天也早早的起来了,爷爷杀了昨天那只打鸣最厉害的大公鸡,拔完毛放在开水里煮熟,这一整只鸡都是用来祭祖的贡品。
奶奶坐在小院子里,带着老花镜一张一张的分着钱纸,数着一会儿一家人祭祖时要准备的香蜡。
方家村有个风俗,带出去祭祖的东西除了贡品都不允许带回来,如果香蜡准备多了,祭祖时没有用完就要全部仍在钱纸堆里烧了,不然带回来不吉利。
二伯和二娘也早早的起来帮忙,每年祭祖只有春节时最为浩大,所有在外打工的方家人都回来了,人也特别的多。
一般清明节和中元节祭祖都没有这么多人,所准备的东西也最多。
忙活了一上午,一整只鸡,一大块的肥肉,还有一个肥头大耳的猪头。爷爷手里还拿着一瓶白酒,方立强提着香蜡钱纸,方立盛两只手提着两个大红口袋,里面是鞭炮。
一家人吃过午饭,换上了新衣服。方远抱着猪头,方千雅端着肥鸡,蒋燕拿着肥肉,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往祖坟走去。
刚一出门,祖坟那边就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已经是有人赶在了他们的前面了。
方家村人每家每户祭祖的人不一样,但最先祭奠的一定是方家村的老祖宗——方同之,这位生活在清朝顺治年的人物,这是方家村的根。
“大哥,大嫂,去上坟啊。”出门不久就碰见了大爷爷他们一家,爷爷和他打招呼道。
“大伯,大娘。”
“大爷爷,大婆婆。”
方远他们也跟着打了个招呼。
“是啊,一起走吧。”大爷爷回答道。
一路上又碰见了三爷爷一家,小姑婆一家,大爷爷说四爷爷和五爷爷一家在前面等着了。
方远爷爷他们这一辈兄弟姊妹六人,除了四爷爷在上个月走了,现在借着祭祖的机会全部聚在了一起。
方远他们一家出门时八个人,到了老祖宗方同之墓前时,已经是好几十人了。这还是因为他们村宗族意识不强,若是在南方粤省一带宗族观念强的地方,过年几百人祭祖,那个场面堪称浩大。
一路上方家村周围的山上时不时的传来鞭炮的声音,方家村周围有五个风水宝地,这一两百年逝去的村民都埋在那几个地方。
来到老祖宗墓前时,这里已经有许多其他支脉的方家人在这里祭祖烧纸了,坟前周围也清理了很大一片的空地。
冬天干燥,为了防止引起山火,提前来祭祖的都会主动清理一片区域,住在这附近的头两天就会拿着柴刀和钉耙清理出一大片的空地,将易燃的干草树叶扫到一边。
这些都是他们自发的。
方远他们到了之后,和这些亲戚打了个招呼,爷爷他们攀谈了几句,便在周围继续向外清理起空地了,再晚一点住在镇上的方家人也会赶过来祭祖。
等前面那一批人烧完纸,放了鞭炮之后,方远他们将贡品一一摆在墓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然后作辑上香,方家村这边上香是每人一炷香每人一对蜡,所以此时老祖宗墓前香火鼎盛,插了几十炷香,往后还会更多。
这个系统可以充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