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被自己忽悠住了,白渊心中暗暗发笑,观音所想,白渊也能想到一些,只能说他想的不错,佛门中人插手道录司却是会影响道门在朝中的地位,但有的时候先来后到是个很重要的条件。特别是在当下,佛门的修行者式微之时,在庞大的道门压制下,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而对于朝廷来说,他是不会管你是道家还是佛家,谁能出上力就用谁。而若是在这种条件下,道门已然被佛门后来居上,那白渊就不会再多管了,毕竟他是想打压佛门,但若是道门中人自己不争气,他也不会执意去扶持他们,再想别的办法也就是了,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见得观音没有了意见,白渊又嘱咐了李世民几句,两人便消失离去了。
第二天,李世民便吩咐玄禛以道录司的名义传令天下,令各地僧侣入长安举办水陆法会。而玄禛也早已得到了白渊的授意,立刻通过道录司在各地的属衙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之前建立道录司及道家学宫的事情使得道家声名大振,诸多佛门众人也是惴惴不安,如今得知天子要召集僧侣举办水陆法会,当即觉得这是一个光大佛门的机会,无数德高望重的僧人纷纷动身前往长安。
而玄禛也就顺势将来到长安的诸多佛门修士尽数纳入道录司中,还特地腾出不少职位留给他们。这些人倒是和观音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他们倒是没想到什么之后的事情,只是想着不能让道门一家独大,朝廷之中也必须有佛门的声音,故而在考虑良久之后,这些佛门修士也就同意了玄禛的邀请,加入到了道录司中。
李世民随后下令,要众多僧人推举一德行兼备之人主持水陆法会。是故,众僧齐聚此次水陆法会举办之地化生寺内,却是先行论道一场,只为选出一领头之人。
经堂之内,众多僧人分列两旁,依次落座。在场诸僧,无不是各自寺庙内的佼佼者,均是熟读经典,佛法精深。这一开始论道,这个引经据典,那个妙语连珠,或高声辩驳,或微笑不语。
在一群老僧之中,却有一年轻俊朗的僧人显得格格不入,但就是这个年轻的僧人却是将一群修习佛法数十年的老僧辩驳的哑口无言,在经过一天时间的论道之后,这个年轻僧人却是被众望所归的推举为水陆法会的主持之人,而这个僧人正是金蝉子转世的玄奘。
当玄奘的名号报到李世民那里之后,李世民竟是对这个年轻的僧人颇有印象,却是其父陈光蕊为当今文渊阁大学士,而他当初持家书进京求救之事也让李世民印象极深。李世民对这个年轻僧人倒是颇有好感,当即下令将其任命为水陆法会的主持之人。
三天后,一切准备完毕,声势浩大的水陆法会正式开始。出于对此次法会的重视,李世民特地带着一众文武大臣亲临此地。在李世民沐浴焚香,敬香礼佛之后,水陆法会正式开始。
只见玄奘高坐法坛,聚集一千二百高僧,开演诸品妙经。
法会接连进行七日,待到第七天,李世民再次驾临法会,却是求个善始善终。正在玄奘论述经典之事,却见一破衣烂衫的老僧领着一个童子跌跌撞撞的闯入会场之中,指着法坛之上玄奘哈哈大笑。众僧见得这老僧无礼放肆,搅扰法会,纷纷出声呵斥。玄奘却是止住众僧,来到老僧面前双手合十行礼道:“不知老师傅为何发笑?”却见老僧道:“我笑你这小和尚只知讲小乘佛法,却不知何为大乘佛法。”闻言玄奘连忙问道:“敢问老师傅,何为大乘佛法?”老僧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连忙自幼性喜佛法,此刻闻得世间尚有此妙法,哪里还能忍住,连忙道:“还望老师傅教诲,这大乘佛法何处可求得?”老僧遥指西方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此刻,李世民也因此处骚乱来到玄奘身旁,刚好听得老僧之言,当即道:“既是如此,还请法师上坛讲法。”却见老僧摇摇头,口中道出几句颂子:“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和山中一老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