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您先别激动,娘说明天再多做点豆腐。”
韩老头马上表示赞同,恨不得立马飞到明天。
“爹,可是咱家盆和桶不够啊,今天早上还是跟邻居家借的呢。”
韩老头大手一挥,道:“现在就叫上大郎二郎,中午也不用回家休息了,跟我上山抗木头去,爹给你做。”说完就要起身抗锄头。
韩璎跑到不远处的地里,喊回来韩大郎和韩二郎。
韩老头领着韩大郎和韩二郎上山扛了几根木头。
韩璎回忆了一下她曾经了解到的豆腐坊,豆腐通常都是在长方形的盒子里装着。
她跟韩老头提了建议。
这个建议得到了经常去县城里卖货的韩大郎的认可。
于是父子三人叮叮当当忙碌了起来。
用了半大下午,两条长方形的盛豆腐容器就做好了,韩老头让方二郎用水把它泡上,等会儿再蒸一下,说是能让木头缝隙更小一些。
可惜家里没桐油,不然刷上一层还能放虫蛀。
不过这也挺好,起码不用花钱买,只需要花些力气。
至于盆和桶,韩老头没做出来,钱氏也不让他再浪费木头,做那种东西需要手艺,技术不过关,会漏水的。
漏水的盆和桶家里也用不上,还是别白费力气了。
暂时还是跟邻居借着用吧。
吃完晚饭,趁着天还没黑,韩璎也跟着下地除草去了。
等到回家的时候,腰酸背痛,双腿仿佛灌铅一样沉重。
韩璎再次觉得干农活是真的累人,又累又不赚钱,辛苦一大年,还要看老天爷的意思,最好祈祷风调雨顺,不然交完税收,饭都吃不饱。
拖着疲惫的双腿,韩璎去观察了一圈泡的豆子,又换了一遍水。
进屋草草洗漱一番,沾枕头就睡着了,要是周围有人,都能听到她轻微的鼾声。
由于头一天睡前,韩璎一再给自己暗示,鸡叫就起床,尽管她还很困,也听到了鸡叫声,于是闭着眼睛从炕上爬了起来。
一出门,见家里人都起来了,也就没再磨蹭,用凉水洗了把脸,这才精神不少。
昨天钱氏就做豆腐一事重新安排了一下,韩大郎韩二郎去磨豆子,孙氏和韩璎做豆腐,做好了以后,韩大郎挑出两桶出去卖钱,韩二郎和韩老头下地,钱氏留家里换豆腐,韩璎和孙氏把家里活儿干完就去照顾菜园子。
一家人安排妥当,就开始行动起来。
今日石磨盘前倒是围了一些人,有人想凑热闹打听韩家人对昨天石大郎大闹韩家的看法。
有人想打听豆腐是怎么做的。
有人就是在下地干活儿之前纯粹凑热闹。
韩大郎本身就不爱说话,村里人问十句他能敷衍一句。
大家早都习惯了韩大郎这个脾气,也没人在意,觉得没意思后又对一旁舀水的韩二郎表示关心。
“韩二郎啊,你还赌不赌了?”
“不赌了,哪敢啊,我只干过一次糊涂事,再赌我爹就要不认我这个儿子了。”
“韩二郎,最近你爹没打你啊?”
“我老老实实干活,我爹就不打我,你没看见我在起早磨豆子吗?”
“对啊,没事韩老头打韩二郎干什么?二郎啊,你家磨这么多豆子干什么?能用完吗?”
韩二郎笑咪咪地停下手上动作,看着问话的人,提高声音好让周围的人都听到:“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婶子,我娘让我和大哥磨这么多的,我娘说了,昨儿头一天做豆腐,做的少,没够乡亲们分,有些家还没捞着呢,今天多做出一些来,想吃的都上我家去,尽量都给乡亲们换成。”
“还得拿豆子换啊?”
韩二郎笑咪咪地接着道:“婶子,您要想拿铜板也行,县城里豆腐两文钱一块儿呢,您要是上我家割,给您割大点儿块儿,还省得您家小子再跑一趟县城了。”
大婶撇撇嘴,她本想着套套交情,白得一块半块的豆腐回家吃呢。
农家旺夫首辅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