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北魏拓跋氏就汉化的蛮彻底,另外,巧了,当时北边是北魏,南边是南朝宋,皆是新立,为了稳固统治,都很崇佛。
“不过,或许是佛门太过鼎盛,与国争利,也或许是个人喜恶,北魏第三任皇帝魏太武帝,进行过一次废佛之举……最后将整個北境清洗的只剩下三百二十座佛寺。
“这次灭佛,据说是北魏太武帝在一位崔姓读书人的极力建议下推行的,此人出身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书上说他学究天人,博学稽古,是魏太武帝身边的顶级谋士……这件事在史书上很出名,明确记载,魏太武帝亲自下令,只许剩下三百二十座佛寺……而当时北方风气崇佛,寺庙上千不止。
“不过北魏太武帝戎马生涯,又接连平定了南朝宋的元嘉北伐,威望极高,废佛之事情发生在元嘉北伐之后,北朝无人敢违逆……但后来的接任者,又改弦更张了。”
欧阳戎听了会儿,掩卷问道:
“谢氏族史提了南北朝鼎争这个字眼,具体何意?”
谢令姜回答:“当时天下练气士认为,之所以神州陆沉,失了汉家天下,就是因为汉室当年遗失了两口鼎剑,无法再镇压神州气运。
“南北朝期间,不时有传言说,谁拿到鼎剑,谁就拥有了统一南北的势与大气运……不管是自称正塑、士族当政的南朝,还是胡汉混居、民风刚勇的北朝,都在寻找鼎剑。
“后面那位随疯帝,之所以大肆铸造鼎剑,也是这个缘故,贪得无厌,已然魔怔了,觉得大随统一南北,就应当集齐所有鼎剑……”
离裹儿嘴角浮现一抹讥讽之色:
“可讽刺的是,我离乾太宗马上取得天下,可没用到什么鼎剑,【文皇帝】也是从大随降人手中缴获,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太宗还特意当众封存【文皇帝】,后面直至平定天下,都没用上它。
“算是树立了楷模典范,还说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鼎更轻’之言……再到后来立国,太宗更是留下祖宗之法,不允许离氏子孙寻鼎铸剑。”
说到这里,离裹儿像是想起什么,与欧阳戎、谢令姜对视了一眼,她轻叹:
“好吧,阿父上次吃饭说的没错,离氏的祖宗之法,管不了卫氏。”
欧阳戎沉吟片刻,再问:
“南北朝,共出现了几口鼎剑?”
谢令姜轻声说:“我谢氏族史上记载过的,只有两口,一口【赤帝】,在北朝那边,短暂出现过,后又不见踪迹……
“一口【寒士】,明确无误记载,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寄奴所铸,根据族史透露,这口鼎剑的剑胚,其实东晋时就有了,是北方几个高门士族衣冠南渡时秘密带来的……只是刚开始的东晋,一直没国力铸造,直至刘寄奴出世,建立南朝宋,统合江南物力,才勉强铸成。”
离裹儿挑眉道:
“刘宋朝的皇帝,虽然大多都是些残酷变态的疯子,但是前面几任还是很厉害的,宋武帝刘寄奴更是如此。
“能够集中国力铸就鼎剑,某种意义上,也代表新生的刘宋王朝国力鼎盛,难怪后面敢元嘉北伐,是手持【寒士】,刘家天子觉得本朝身负天命了。
“只可惜,一头撞上了同样鼎盛昂扬状态的北魏,好一个针尖对麦芒,最后连输三场北伐,史书上说,江南百姓恐惧震荡,刘宋朝因此国力大损,开始出现颓势……但反过来,这也成就了北魏太武帝的武功……”
“有【寒士】都输了吗,【寒士】最后去哪了?”
谢令姜摇头:“不知,族史记载,元嘉北伐失败后,刘宋皇室对【寒士】讳莫如深,后面亡国,【寒士】也不知去向……”
离裹儿打断:“咦,说不定是落在云梦剑泽手中,她们与包括刘宋朝在内的六朝皇室都关系密切,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云梦。”
欧阳戎沉思了下,刚要开口:“其实陶渊明是……”
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一声呼喊:
“小戎子谢丫头护驾,快护驾!小戎子快出剑,出剑啊!”
三人转头,发现门外无人。
不是吧君子也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