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青华的手机闹铃就响了。她迷糊着眼睛抓起来一看,五点多,转头又眯了一会,直到铃声响过三遍,这才恋恋不舍钻出被窝。
今天是2月15日,大年三十,也是她当包工头的第一天。按协议,今天是首次动工,也就是所谓的开工大吉。
照赶马人习俗,开工这天是要挑选黄道吉日,杀一只公鸡,祭拜完山神土地后才能进行的。所谓“祭拜”并非迷信,而是表达一种虔诚和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表达对宇宙万物的尊崇。
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
虽说青华这个小马倌赶马没几年,正儿八经算起来也才两个月,可这些规矩她还是懂一点的。不过,凡事得看条件。
就像眼下,她根本就没有条件去做这些事情。为图省事,她生起柴火烧水煮了包方便面,又往里头加了两根火腿肠。
等完了把锅端下放在火塘边,起身去先给马儿添上一次精料,这才回来蹲下,捞起一碗泡面往自己嘴里扒着。
这里的锣锅水壶等一切炊具,还是她舅舅之前从家里带过来的。以前这些事情都是舅舅在做。每天早上等她起床,舅舅已经把牲口喂好,把饭煮熟。
如今舅舅不在,靠山没了。俗话说“有山靠山,无山自当”。没人可以依靠,只能也必须自己独立了。
由于要给马儿加料,青华夜里起来了两回,昨晚没睡好,胃口有些不开,只吃几口就放下了。
牲口因为白天忙干活,没时间吃东西,大都是要在晚上喂饱的,所谓“马无夜草不肥”说的就这个。这也是赶马人的辛苦处,白天黑夜都有事干。
青华收起锣锅,走进旁边石棉瓦隔挡的宿舍,从密码箱中取出双肩包,把头天买回的饮料往里装了两瓶,又放点零食进去。
想想,她将手伸进枕头下,摸出一把匕首,抽开刀刃瞅瞅,随即放进包里,挎上肩膀出门。
此刻天还没亮,吃饱喝足的乌龙却已经喷鼻甩尾在马厩里等着了。每天晨昏而出,日暮甚至月出而归,它早已经习惯。
“黑哥,急什么急,有你表现的时候。”青华拍了拍乌龙光滑的背脊,给它套上鞍罩,又把一个钢筋焊成的铁框架在上面。
昨天夜里躺在床上青华就已计划好了,今天准备驮水泥。这批材料里,水泥一共6吨,这东西是所有料子中最好驮的。50公斤一袋的水泥,直接上架就行,装运简单,操作方便。
柿子捡软的捏,运料也一样,先挑好弄的弄。吃完肉再啃骨头,这样也便于增加信心和提高效率。
这是青华自己想出来的主意。特别今天的这第一趟,她要先摸个底。看看需要多长时间,操作方不方便。
以前罗尚发和外省马帮在的时候,每天都是兵团作战,一出动就是几十匹骡子,光赶马人都有十多个。如今只有她一人,单枪匹马,上料和下料是否方便?路上的危险能应对吗?遇到突发事件咋个处理?各种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虽然青华表面上看上去沉着冷静,可内心里却翻江倒海。这两天忙出忙进的,她总感觉好像忘了什么,可一时又想不起来。
对驮材料的马帮而言,为方便卸货,通常每匹马都配有多个不同的驮架。比如运沙和碎石,用的是内里衬着袋子的漏底竹篮,驮水泥所用架子是铁框,驮钢筋和塔材所用的是铁架等。
罩上鞍架的乌龙很主动的自个就哒哒离开马厩往料场走去。谓老马识途,在这块地儿它也算是个老兵了。
此时,料场大门紧闭,整个场坝里静悄悄。负责看守材料的实习大学生唐青范,这会正在板房里睡得正香呢。整个项目部悄无声息,只有院子四周探照灯散发着眩目光芒。
青华和乌龙来到料场水泥堆前,光线有些昏暗,她走过去将板房屋檐下的白炽灯打开。现场立即明亮起来。
青华取下铁架,将双肩包往背上挪挪,又给自己前胸挂上一个围裙,弯腰搂起一包水呢就往铁框里放。
马背夷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