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少年文学》厚厚的一摞,曲军让文艺青年小老板用牛皮纸包好,神不知鬼不觉的拎回家,准备以后当礼物——行走江湖,免不了人情世故,送烟送酒送茶叶,不如送一本发表自己作品的签名杂志。
……
与此同时,蒋国秀也拿着一本新买的《少年文学》,找到十七中校长鲍喜来。
“鲍校长,找您汇报个事儿,我们班有个学生在《少年文学》上发表了一篇小说……”
鲍喜来正在吃晚饭,就着大蒜吃面条,闻言面条也不吃了,接过杂志一边翻看,一边询问相关细节,听说不是曲军自己写的小说,而是翻译RB小说,而且是十五万字的长篇,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同时又觉得非常遗憾。
如果早点知道这个事,提前准备材料报到市教育局,年底评比最少能拿一个市级先进,现在离元旦不到一个月,再报上去恐怕来不及了。
“你怎么不早点打个招呼?蒋老师,别说你今天才知道啊。”
“真是才知道,再说曲军是回炉班的……”
“回炉班怎么了?回炉班也是十七中的回炉班,曲军本来就是咱们十七中毕业的,不行,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鲍喜来转身冲进厨房,挤牙膏接水开始刷牙。
“鲍校长,你这是准备……准备睡觉休息?”蒋国秀莫名其妙。
“睡什么觉,我要去找(区教育局)杨局长,一嘴蒜臭怎么见领导……本校学生在全国性刊物杂志上翻译发表长篇小说,这是我们十七中的成绩和事迹,上级部门如果不表态不肯定,兄弟单位怎么看?市先进可能来不及了,区先进总能调剂一个吧。”
鲍喜来换上中山装,下楼蹬上自行车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匆匆离去,蒋国秀笑着摇了摇头:“多大点事儿啊,犯得着大晚上去找局长汇报吗……难怪老鲍当校长,我当一辈子的教书匠。”
上个礼拜他就知道曲军在《少年文学》翻译发表小说,拖到今天才向校长汇报,其中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关键还是他自己不够重视。
评先进发那几块钱奖金,富不了穷不了的,蒋国秀真的不在乎,作为一个不可能升官发财的老师,他只教出的学生能够成才,最好有一个上首都外语学院将来当外交官的栋梁之才,所以一直在帮曲军托关系找门路,顾不上向校长邀功。
“韩远征韩教授那边,应该快有消息了吧。”
上次拜访乾阳外语学院的副教授韩远征,结果还不错。
韩远征对《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的评价很高,称其用语平实,却生动形象,有当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描风格,无法想象出自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文笔,并且笑称虽然没有看过日文原著,无法判断曲军的翻译水平,但是仅凭中文水平就让他自愧不如。
这当然是韩远征教授的谦虚之词。
但也充分说明,韩教授对曲军的翻译作品是认可的。
可惜蒋国秀找了好几家图书馆,都没有找到《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的日文原著,只好反过头来请韩远征帮忙——对韩远征来说这是小事一桩,哪怕在乾阳找不到,给首都的老同事打个电话就寄来了。
韩远征非常爽快的答应蒋国秀,等他看完日文原著,可以让曲军去外语学院做个正规测试,如果真的英语和日语双优秀,可以帮忙向首都外语学院推荐。
首都外语学院,是外交官的摇篮,在外语老师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亚于清北中科大……
曲军不知道蒋国秀为他操碎了心,这几天又没有专心学习。
实在是没时间,杂事太多了。
首先是《百年孤独》的“翻译创作”,曲军虽然只是随身图书馆的搬运工,但是这部小说长达30万字的篇幅,还是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几乎占用了所有的空闲时间。
其次是下周的包场电影,曲军虽然找了好几个帮手,还有很多事情必须由他处理,看在钞票的份上必须尽心竭力,不敢出纰漏。
重生之学霸的快乐你想象不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