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道还能一辈子不出皇宫?针对我之人一直关注着我,就想看到我如此。”
朱高炽怒吼倒是把张氏吓了一跳,哭声也渐渐小了。
朱高炽见状上前抱住张氏的肩膀安慰道:“身在皇室,我也是有苦衷的。你二哥死了,我也很难过,过午回躺张府,劝劝你爹,此事就此作罢了。”
“为什么?父皇难道也不管嘛?”张氏不甘的问道。
“密谋之人是我二弟,你觉得我父皇会如何?”
张氏不在做声,默默的哭了起来。
朱高炽心情烦躁,他现在就看他父皇怎么安排了,都是一个爹生的,不想做的太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朝门大喊一声:“来人,替太子妃整理下妆容。”
……
父子二人到达龙利村口,正好看到村口一户门房外坐着三五老人正在吹嘘今年的收成。
江寒上前问道:“老丈,可知谁家有牛、猪、羊等牲畜下崽?”
几人抬头看了看父子二人装束,其中一人说道:“你们时京城里过来的吧?”
“是啊,想在村子里买些崽子。”江寒笑呵呵的说道。
“嘿,你这后生来的倒是时候,村里近日来了不少的流民,怕是不好买到了。”老丈说道。
江寒略微一思索问道:“老丈,朝廷不是已经减免赋税了吗,怎么会有流民呢?”
老丈说道:“听外来的人说,是开平的军队迁移,顺带着他们也随着往南而来,路程太远,现在又做了户籍登记,城内不接收,所以就流散在了城外各县。”
江寒恍然大悟,永乐二年确实是因为开平中屯卫做迁移,而且是举家迁移。造成了不少百姓随之迁移。
原因是因为明太祖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创立了一种兵法制度。凡是无战事之时,军队就化为农民,每日劳作,自给自足。有了战事在发出征兵告示,用后在归还于当地。这种兵法制度也是造就大明盛世的基础。
明太祖朱元璋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有了这种制度,何愁大明不昌盛。
江寒又问道:“那流民来到此处没有户籍,怎么生活?”
老丈呵呵一笑:“里长说村子里人多了,交易多了,村民的生活才会好。所以村子里的人也就认可了,这几日里长也在忙活这事。”
江寒大惊,竟然有如此经济头脑之人,当下心里有了主意。
他现在的钱财不多,既然里长有经济头脑,那是不是可以和他合作一番,想着就问道。
“敢问里长在何处?”
从老丈口中得知后,父子二人告别,就在村子里寻找了起来,发现确实有不少流民开始在村外修建房屋以备过冬。
村子也扩建了不少,而且随着扩建已经慢慢的快与官道相接,村子多处为新房,从布局上来看也颇有讲究。
远处江寒就看见一个中年人正在指挥这一群百姓在修建房屋。
“那边的乡亲,帮忙把房梁给张婶子家搭上。”
“狗娃子,你这小子快回家去,别再这里捣乱。”
“黄大郎,你一个爷们……做事怎的像个娘们。”
这姓黄的大汉与几人一起抬着一根梁柱正朝新房走去,听见中年人说他像个娘们,顿时不乐意的回应:“你才像个娘们,有能耐你来!”
中年人悻悻,继续指挥着其他人做活。
江寒走到中年人身边问道:“这位大哥,可知这村里的里长在哪?”
“找村长何事?”中年人并未理睬他们父子二人,说了一句继续指挥起来。
江寒道:“我父子二人自京城里来,想找里长谈点生意。”
中年人一愣,态度立马转变,朝着江寒一笑:“鄙人张宏,乃是这村子的里长。”
江寒一愣,好年轻的里长。在他的记忆中,明朝村子的里长都是年迈的老人才可担任,当回想此人刚刚对村民的态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了。
我在大明干餐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