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红楼最人满为患的时刻。
随着相国寺大棋会日期临近,有越来越多的各地名士进京瞻仰。
外地来游学的骚客们,最绕不开之地,当属不夜城东京的夜生活——酒楼文化。
大东京七十二楼之首是樊楼,其次便是红楼。
其实红楼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只因樊楼字号太老,且有政治上的特别地位——独自酿酒、接待皇帝。
若只论热闹热度和文化的多样性,仍旧首推红楼。
加之这个时间,太学年轻名士们也常常汇聚于此,导致这个时间的红楼更是文人雅士络绎不绝。
一抛千金……争风吃醋……嬉笑打闹等不停在红楼上演。
俨然成了风月娱乐的首席圣地。
尤其在外面慕名而来的名士们看来,东京的人杰地灵除奢华富足的各项夜生活外,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其实是几为文坛泰斗的李清照与十三姑娘。
无需等大棋会,最让才子们倾慕的东西早就在这红楼造势预热。
中央的大盘玲珑局处围满了文士,或看得愁眉苦脸,或不明觉厉,又或摇头晃脑自言自语。
内楼楼上,各贵宾包间爆满,琵琶声,以及优美格调的唱腔充斥了各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玲珑局附近人太挤,在远一些的地方,风度翩翩的白衣文士自打着节拍自唱,竟也是强调圆润不输名姬。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唱罢这句他才发现太过投入,手里端着的酒,不小心撒到了旁边的姑娘身上。
白衣文士急忙彬彬有礼的道:“失礼于青莲姑娘了,只因过于陶醉,实不知谁有此等的俏皮和浪漫心态,才能出此有趣之句。”
着男装的吴青莲在他的俊脸上多看了几眼,这词被夸奖吴青莲也很得意,因为吴青莲毕竟是那次聚会的“三作者”中不可或缺的一人。
但又觉着这位名气颇大的张小公子有点过度取巧了。
以他之素养,李清照风格也早就在京城大火,尽管为了尊敬某些人而没署名,但其实真不难猜这是李清照的。
所以在吴青莲看来,这位国子监高材生、当今枢密使张康国的独子张云熙有点装过头了。
不觉中,吴青莲还在心里把这位风度翩翩的俏公子,和某个名声非常坏的二世祖一对比。
好吧。
那小子画龙点睛的一句“惊特么起一滩鸥鹭”,且冒着被打死的风险也不承认是作者,又以鸟屎涂抹在美人脸上的清奇风格。
这样的骚操作似乎更让人印象深刻呢。
想着,吴青莲有些脸热起来,还想到了胸前被一虎扑的瞬间。
真该用船桨捶扁他的,可惜李清照护着那人。
也就因为那人是作者之一,现在这首神辞没署名,算是李清照白送给红楼的,短时间就火的一塌糊涂。几乎是每个文士骚客必点的曲目。
真的一下就成为神曲了。在这之前,大宋青楼的任何曲目都没这么火热过。
“妙啊,实在是好。”
张云熙已然心中有数,却故意佯作不知作者是谁,继续夸赞:“当时情景,聊聊几笔描绘惟妙惟肖,尤其可贵的是,其天真烂漫的情绪,实不知什么样的妙人才有此才情……”
吴青莲神色较为古怪的道:“那请教小张公子,有没可能文不如其人,乃是某些人……心机重重下做出的词句?”
听有人这么议论时,不少文人好事者聚拢了过来。
这些年轻人们不少是太学生,也都想和这位宰相公子结下善缘,便都静静等着点评。
张云熙摇头道:“断无可能。此进行时的情绪瞬息万变,争渡争渡的运用足见了平凡处的惊奇,率直天真之情绪无法掩盖,尤其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只是种烂漫陈述,甚至不加以任何形容,清新脱俗之气集于此。”
水浒:衙内饶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