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站了队的,多是一些小官罢了。真正手握实权的大佬们一个个心里门清,都在隔岸观火,从不表明立场。
这么一看,老皇帝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的行为便有了解释。
老皇帝不想邕王早早退场,便只能选择将事情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就如嘉成县主与荣妃的妹妹荣飞燕抢齐衡,导致荣飞燕遭了迫害。
老皇帝也不过是着开封府去查罢了。
可明眼人谁看不出此事与邕王脱不了干系的?
荣妃身为贵妃,她的亲妹妹被糟蹋,毁了清白,乃至最后身死,你看老皇帝有说什么吗?
老皇帝连句责备都没有,就装着不知道,生生把荣妃逼到了兖王一方。
如今同样的事发生在了顾家身上,可顾廷烨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荣飞燕呢。
说的难听一点,要不是老顾手握兵权,老皇帝可能连邕王都不会召进宫跪上一场,给顾家一个交待。
就如同对待荣妃一样,说两句定当捉拿真凶归案一般的场面话便完了。
顾廷烨对此理解,但不代表就认同了老皇帝的做法。
在老皇帝的角度上,这已然不是一场普通的刺杀,而是一场官场博弈,震志(没打错,是怕被和谐)斗争,需要的不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一般的不计后果,而是讲求权衡轻重,平衡四方,最终达成目的,哪怕妥协一二也是可以的。
为此让顾家受点委屈也不算什么,这本就是为人臣子的本份。只要给足了补偿,顾家与邕王说不得还能化敌为友,继续为大周效力。
这,便是震志,从古至今从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黑与白,更多的是利益,与介于黑白之间的灰。
但在顾廷烨看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既然邕王要杀自己,要害顾家,那两者之间便是不死不休的死敌。
老皇帝不给他这个公道,那他便自己去取!
只是如今看着老顾关切的样子,这些话却不能说出来,免得老顾为自己担忧。
“父亲放心,只要邕王不来惹我,那我也不会去招惹他。”
老顾老怀安慰,觉得顾廷烨总算长进了。
“二郎,你也不必怕了他邕王,你老子我还没死呢,莫说他还没当上皇帝,就是他真荣登大宝,也决离不了我顾家。”
顾家是武勋之家,祖祖辈辈都埋身在了军队里,老顾有说这话的底气。
这边儿老皇帝安抚了顾廷烨,将此事压了下去,也没理会邕王,就让他在寒风中跪了一夜。
让邕王对顾廷烨是更加仇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从知否开始的诸天之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