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周太祖皇帝郭威建国,定都汴梁时,天下还是一片乱世,汴梁城远没有像今天这样繁华,也没有外城,只有一个内城。
就算是内城内,因为城中人口稀少,所以还有大片大片的空地急需有人填补。
陈家老祖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超低价买了当时内城西南角落的一大块荒地建医馆和宅院。
真是角落了,因为这块地的南面和西面差不多就是城墙了。
当时众人还笑话陈家老祖,觉得他的眼光不行,买地只买大的边角料,却不挑挑地段。
城中最繁华的所在,肯定是州桥、大相国寺,或者是位于东城的马行街,潘楼街一带嘛。
但谁又能理解陈家老祖的苦衷,他一个道士下山,又没家族可以做依靠,苦心经营了二十年的医馆才攒下的钱能有多少呢。
如果去马行街买地建医馆,估计倾家荡产也买不起哟,还不如退尔求其次。
结果上百年过去了,汴梁内城内,每一块土地都变得寸土寸金,当年偏僻的宜秋门一带,照样变得繁华异常。
到了现在这个元景年间,谁家还能买得到这样大块的土地,建得起这样规模的医馆和住宅?
这也好理解,就想当于陈家在北京二环内,拥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四合院和商铺,那可就值老鼻子钱了。
所以不得不说,陈家老祖的眼光那是相当毒辣,格局那是相当的大,所以能成为开山老祖。
陈家车队从宜秋门进来后,本来应该右拐,贴着城墙根往南去走老宅大门,结果大伙儿远远就瞧见,宜秋门大街上,也是“景室堂”大门口围着一群人。
当下人来禀报的时候,陈锦柏内心就是咯噔一下。
因为类似的场景,“景室堂”这几年里遇到好多回了,几乎每月都能碰到。
估计又是有病患带着人来闹事了。
最过份的是,曾经有好几次闹事者,都是抬着尸体来“讨要公道”,说是景室堂医死人,要赔偿,要偿命。
开医馆的最注重名声,“景室堂”存在百年,在汴梁城中名声自然是极好的。
每次有人来闹事,甚至几次都闹上了开封府衙,最终证明了“景室堂”的清白。
但有些事情一二再,再而三,医闹发生得多了,往往会变成了“三人成虎”,汴梁城的市井小民和达官贵族们也会怀疑,莫非“景室堂”真的不行了?
这就是“景室堂”最担心的地方。
也是幕后黑手的堂堂“阳谋”,他们也知道自己闹得没道理,也知道一次两次医闹并不会扳倒“景室堂”,但你架不住次数多呀。
慢慢搞臭你,让你的名誉一点点染黑,让你百口莫辩,让你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这不,今天“景室堂”门口又围满了瞧热闹的人,陈锦柏知道这肯定没有啥好事,于是他吩咐下人将女眷们都送回内宅,而他则带着其他人快步朝医馆走去。
陈不二坐在大马上,其实早早就看到了“景室堂”门口的热闹劲,不由得也是眉头一皱。
哪怕再不关心家中大事,但是做为前世的医生,他是最反感这种医闹行为。
如果的确是医馆出的差错,导致病患疾病加重,甚至死亡,那该咋赔就咋赔,该咋闹就咋闹,还能理解。
但偏偏来“景室堂”闹事的人,往往都歪理一大堆。
最过份的是,曾经有一个外乡人抱着婴儿来“景室堂”药馆,说是怀中婴儿高烧不退,求购几贴“成药”。
“景室堂”最善长的就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烧,为了患者方便,店里长期备好了一些已经配制好的退烧成药,卖给那些煎药不便的患者。
当时这个外乡人手抱婴儿,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个严严实实,外人几乎都瞧不见婴儿的影子了。
刚巧那天陈不喜路过
做为一名大夫,听到有高烧不退的婴儿还被裹得严实,这位老好人当即就热情的上前,告诉这个孩子父亲,应该将裹布打开散热,否则容易引起热惊。
带着医院回古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