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在长久的抄书生涯中,孙明诚渐渐领悟到了商业志怪小说的内在本质。
能把一个故事写得清楚,再加上新意,就是畅销志怪小说的未来。
这是他在在抄过几百本小说之后,才逐渐知道的东西。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如何说好一个故事,确实每个小说作者,需要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才能攻克的难题。
张明诚被曾经被这个难题折磨了许多年,现在他或多或少,顿悟了一点。
出版社老板也意识到了他的改变。
因为抄书匠偶尔会带着他超过的书籍,去找出版商,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他会详细分析,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
不仅如此,孙明诚还会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出版商每次和他讨论,都觉得这小子说的有点道理,如果按照他说的这么改,好像小说真就有意思多了。
久而久之,老板觉得孙明诚继续抄书下去,有点儿浪费他鉴定小说的才能,就把孙明诚调离抄书房,带到自己的身边,一起鉴定书籍。
出版商不在家的时候,孙明诚就顶替他的位置,和作者面对面审稿。
曾几何时,从南阳小县城来的孙明诚,抱着自己的一摞收稿,却被晋天府的所有出版商视作废纸。
他到处碰壁,像一只无头苍蝇,嗡嗡乱飞,惹人讨厌。
可是现在孙明诚摇身一变,坐在了鉴定商才能做的位置上,后背靠在椅背上,直视着眼前长长的队伍,从桌前一直排到门口的大街上。
孙明诚有些恍惚,好像坐在这里的并不是自己,而他正站在桌子前,怀揣着没人看的废稿子,面对着鉴定商的轻视和嘲笑。
但是现在,孙明诚却可以堂而皇之地接受各地作者的恭维了。
“孙爷,您费累,抽空看下我这本小说!”有人恭恭敬敬地把稿子双手递过来。
“哪里写得不好,哪里需要修改,您尽管说便是,我一定全力配合!”有人态度谦虚,点头哈腰。
“孙爷真是不出世的天才,当时我就排队排在您身后,您的小说我也看了几眼,写得很有潜力,可惜了,当时人太多,老板没看出来,真是可惜啊!“
还有人故意提及往事,和孙明诚拍马屁,套近乎。
孙明诚却一点也不在乎这些,他一视同仁,只要是送稿子来的,他就会认认真真看完前面三章,然后和人分析点拨几句。
写得好的收下,登记在册。写得一般的,指出不足之处,给出修改意见。写得太差的,比他自己当年写得好要差劲的,微笑着鼓励几句,打发走人。
一套流程下来,孙明诚干得行云流水,好像他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子。
作者们背后都说,这姓孙的外地人,是攀附上了出版商,做了出版商的男宠,要不怎么有如此大权,予取予求?
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孙明诚做事还算公正,只要是真正写得好的小说,并不会因为和作者不熟知,就可以打压作者。而写得不好的小说,就算是签了几本书的老作者,也最终会被打回重写,没有可以通融的余地。
这种工作态度,其实对广大作者而言,是一个良性的工作环境。
作者只要好好写书,好好构思情节,肆意泼墨就行了,至于人情、关系等等书外的门道,丝毫不用考虑,一切本事,都是书里见分晓。
很快,出版社的生意越来越好,因为作者们都说,有个叫做孙明诚的鉴定商,收稿公平,建议合理,不搞歧视,把作者当人看。
晋天府里的其他出版社,逐渐门可罗雀,而孙明诚所在的出版社,排队如长龙,甚至不得不专门派人来维持秩序。
出版生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做事沉稳的年轻人,甚至想长期扶持孙明诚,让其作为出版社的头号书籍鉴定商。
可就在这个时候,孙明诚却突然离开了。
他借故家里有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晋天府,回到了南阳城。
我有一卷众生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