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拟了诏书,交给嬴政过目之后,随后便退下,征召李斯、王绾、冯去疾等人来商量封赏之事了。
咸阳这边在准备封赏的事情,南阳这边,却在准备着进攻新郑之事。
只是这事情的主导倒并非是李信或者叶腾,而是赢武。
赢武很了解秦王嬴政,如果南阳之战并不顺利,那么嬴政可能会稍缓进攻新郑。
可眼下在南阳之战十分顺利的情况下,秦王肯定是要一鼓作气拿下新郑,灭亡韩国。
而且就算是嬴政没有这个打算,赢武也会主动奏章劝谏嬴政这样做。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趁着攻占南阳,叶腾投降的机会,新郑士卒必定是士气低落。
秦军可以跨越黄河,猛攻新郑,一鼓作气,彻底的将韩国覆灭。
所以叶腾麾下的二万战兵,李信手中的一万战兵,乃至于九义会的人马亦是被收拢起来,再从辅兵当中选择一些人,整合了四万战兵,赢武日夜操练,随时准备进攻新郑。
叶腾知道赢武的身份,且自己归降是赢武亲自劝降,他已经隐隐决定与赢武站在一起,自然不会阻止。
至于李信也看好赢武,而且他还年轻,灭韩这样的灭国大功肯定不会交给他来立下,所以李信也愿意卖给赢武一个人情,将士卒交给赢武训练。
平东中郎将徐志虽然心中困惑,可在李信都支持赢武的情况下,他也不好说什么。
再者,他也不是武贵那个没有眼力见的。
从武贵的死,徐志多少窥探到了一些东西,故而不愿与赢武作对。
反正他是李信的老部下了,等到李信调走,他亦是要随之离开,而且这一战之后他的级别也要升一下。
一个月后,封赏终于完全确定,并由太监送到了南阳。
李信带着徐志以及自己的亲兵,要返回咸阳,叶腾与赢武则是留下来准备攻灭韩国。
这个时候,叶腾与李信对赢武再度是刮目相看。
毕竟一个月前,战报送往咸阳的时候,赢武就告诉他们接下来战争还会继续,赢武当时十分笃定。
他们二人还有所怀疑,但眼下事实已经证明赢武是对的。
这种对于秦王心理的精准把握足以证明赢武的能力。
这让李信也愈加敬服,立场暗暗偏向赢武。
李信离开的时候,赢武与叶腾专门准备了宴席送别李信。
三人把酒言欢,交情愈加深厚,也隐约有着一个小小的利益集团逐渐成形。
武侠:吾为秦皇,镇压一切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