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城外小树林边,马车撤帘从里面被掀开。一位白面书生坐在车厢的外侧,眺望着不远处的建州城。
“多谢小姐搭在下一程,此处已是建州城外,先前是不得已与小姐共坐一车,现下有些许不合适,就此告别。”书生向锦绣道了谢,正准备下车。
锦绣在官道上捡到了他,当时他饿昏在路上,她觉得既然在做好事,多做一件也是顺手的事。
她和赶车的李婶将他扶到了马车上,李婶一开始不赞同锦绣的做法,她也好心提醒过她男女有别,到时候别耽误了姑娘的清白。
锦绣摇摇头,她还有什么清白可言。
喂了点水,那书生总算是醒了。当他发现与一位陌生的女子共乘一车,也绝有些不合适。可自己眼下身体虚弱,需要好好休息一番,见那女子并不在乎这些俗礼,他也就大方的承下了情,不过他也维持着读书人的良好素养,一路上刻意与锦绣保持着距离。
他自己报家门,说明了自己的来历。
原来他们都是昌安县人,他姓殷名绍礼,字杜俊。家住昌安县上棉巷,祖上世代都是读书人,曾曾祖父曾在朝为官,后家道中落,人丁稀薄,到他这一代家中只剩下一位老母亲,母子俩相依为命,他此次出远门,为的是赶上今年的春闱。家中贫困,母亲靠卖绣品供他读书,因此熬瞎了一双眼。他身上的盘缠并不多,一路上省吃俭用。出了昌安县不过四天就不慎饿昏在官道上。
见他也要经过建州,锦绣提议可以顺路带他一程。这解决了他短时间的问题,心里十分感谢她但读书人的风骨使他仅仅是礼貌性的道了谢。
他暗中默默地观察着锦绣,见到赶车的老妇人虽然恭敬地叫她一声小姐。但他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这女子也并非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但能置办起这样宽阔的马车,想必也是非富即贵。除了日常生活她与那妇人也没什么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靠在窗边。
问她去建州为何时,她也不过淡淡一句“替人办事”。
这两天他一直在暗暗地观察着她,其实这位叫做锦绣的女子长相还是挺出挑的。衣着虽然素净,虽气质淡然,面上总是挂着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但为人细心体贴,到了饭点也会分他点干粮,见他的外袍破了道口子也仔细地帮他缝补,看着她一脸认真地缝补着他的衣袍时,他想到了那条阴暗潮湿的窄巷子里,下学后他总是能看到他母亲坐在门口一面做着手中的绣活,一面安静地等着他。
在不知觉间,他看向她的目光变得温柔起来。
日间相处中,他知道了她受人所托来建州“办事”。他想那一定是很重要的人,值得她一弱女子特地地赶到外地。但她却摇摇头,她说她们是才见过一面的生人而已,她说她要做一件好事。他欣慰地望着她说现在她在做第一件好事的路上已经完成了第二件好事。听到这里她素来冷漠的双目终于是带了些柔柔的光。
恍惚间已经到了建州城外,下马车前,她给了他点碎银子,从怀里掏出两块素色的绢布,挑了一块相对干净的包住碎银。她说她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花费多少,没本法匀出更多的钱帮助他,最后再在那些碎银子上加了一颗淡蓝色的珍珠。说是关键时刻当了那颗珍珠,可保他衣锦还乡。
殷绍礼没办法推辞,现在他确实太缺钱了,如果没有这些碎银他怀疑自己可能会饿死在路上,心里顿时思绪万千,抬眼看到了路边的灌木丛中那一簇簇开的娇艳的杜鹃花儿。在剩下的那块绢布上提笔画了一朵嫣红色的杜鹃花儿,并在一边盖下了自己的印章。他向她承诺,若来日有金榜题名时,这朵杜鹃花,可换取他一个条件。
锦绣只是笑了笑没说话,看他收拾好行李,放下车帘,吩咐李婶进了建州城。
殷绍礼慢慢地走在进城的路上,远远的看着那马车先进了城。
进了城已经过了午时,她和李婶先在路边吃了碗热汤面。付钱的时候顺道问了点宴居的位置,让李婶带着马车在原地等自己。
听那面摊摊主说,点宴居的点心难买的很,不知道自己几时能排的到队,看到一边卖炒货店,就给李婶称了两斤的香瓜子。
我在天界当反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