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也夹杂着自己的理念。
百官听到后,也不由得连连点头。
“第二点……则是皇爷起初,就定下的四民之策!”
“士农工商!”
“大明刚刚建立不过二十五年,一直大兴农事!皇爷固化民籍,让四民坚守其道!”
“其中商籍为贱籍,一旦并入,世世代代无法读书入朝!”
“因此,百姓都去种田为农,却不敢再从商!”
“长此以往,商业不发达,自然税收变少!”
“第三点……”
黄子澄说到这儿。
声音忽然一顿。
正色说道。
“这第三点,自然是数字的差异了。”
“别看宋朝的记载,竟然多达一亿六千贯钱!”
“但他们,却将所有的布匹、丝绸、包括盐铁等等收入,都核算在内!”
“而我大明……”
“主要税收,其实是税粮!”
“银钱四百万两,却是单纯的银钱、并无杂物核算在内!”
说完这些。
看到百官纷纷点头。
黄子澄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肯定大差不差。
不由得露出一抹自信微笑。
“黄大人果然在这方面,早有涉及!”
“到底是太子伴读、理清国事随手之劳!”
“黄大人,真才实学啊……”
百官纷纷恭维。
而老爷子,也是点了点头。
说起来。
这些问题。
其实都存在。
也都大差不差。
可是。
不知道为什么,在老爷子想着,这三点太过于表面化。
也太过于简单了。
如果仅仅是如此。
那按照黄子澄的说法。
为何现在的大明还缺钱花?
为什么仅仅占据江浙之地的南宋,却能年年供给敌国,数不清的岁供?
还能以“富饶”著称!
完全说不通!
果然!
就在此时。
解缙却趁着黄子澄风光无限的时候。
主动站了出来。
“黄学士,臣有一问!”
看到解缙,黄子澄的脸色,不由得沉了下去。
“解学士啊……请问。”
解缙再道:“按照黄学士的三点来讲。”
“第一,是因为大明刚刚立国!”
“那我倒想问黄学士,南宋相较北宋,可是被异族铁蹄狠狠的践踏了一遍,可南宋在临安时,不过短短几年、就恢复了元气,以江南一地之力,还能号召百万之兵,阻击金国铁骑!”
“我大明,开国之初,就将覆灭金国的蒙元铁蹄,打得只能像过街老鼠一样抱头鼠窜!”
“不仅占据江南、甚至元人统治的淮北、陕西、山西、宁夏、甚至大都……全都收于麾下,为什么依旧没钱?”
“再有、士农工商并非大明独有,自古以来皆是如此,轻视商籍!”
“就算不如,也不会产生数百万、和数万万……如此悬殊之差距!”
“第三点……按照黄先生所言,就更离谱了!”
“难道只有我大明征收税粮?大宋就没有税粮?那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究其原因!”
解缙越说越气。
他本就年少轻狂,根本看不惯这些人在朝堂,从书本看到的之乎者也,就去自信的纸谈兵!
“黄翰林!”
“你通篇都在胡言乱语!”
“所说三点……”
“无非是旁敲侧击,但跟本核心,却避而不谈!!!”
……
眼看着朝堂乱做一团。
就要哄哄闹闹的吵在一起。
大明:从救活朱标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