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搬完了,也收拾好了,谭墨趁着还有时间,估计居委会也还没下班,就去居委会报个到。
在这个年代里,职工的房子虽然是属于工厂的,但管理却属于当地居委会。
分到房子的职工,在搬进来的时候,是要去居委会报个到打声招呼的。
谭墨走进居委会表明来意,居委会的赵主任接待了他。
长相不算太出众,最多算一点点小帅,一身合身的衣服,再配上一头短发整个人显得格外的精神与干练,这就是谭墨给赵主任留下的印象。
赵主任让谭墨先回去,说是等下班以后,她会去四合院介绍谭墨跟院里的人认识一下。
就这样谭墨算是完成了跟居委会的报道工作。慢慢的走回四合院儿,找回自己在后院的家。
这个四合院儿并不大,是个三进的院子。前院和后院区别不大,都有九间主房,都在最西边,有一间厕所,区别就在于后院有两间配房,也就是柴房。
这两间配房住不了人,所以就成了后院几家人放杂物的地方。
后院房子的后面,有一道后院墙,跟后院的房子之间有两米左右的距离。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却有一大一小两个地窖,大的一个是整个四合院公用的,另一个小的却是何雨柱家的。
这个何雨柱是轧钢厂第一食堂的大厨,外号叫傻柱,在整个四合院儿里,只有他家的三间半房子是自有住房。
何雨柱住在中院的主房里有两间半,而他妹妹何雨水现在是谭墨的邻居,住的是一个单间。
后院,谭墨的东边是聋老太太,住着两间房。西边就是何雨水了,再往西住着二大爷刘海忠一家人,最西边是许大茂两口子。
前院住着以三大爷为首的四户人家。
中院住房最多,住着何雨柱,贾家,一大爷家等八户人家。
整个四合院住着将近20户人家,小80口人。
回到家的谭墨想着今天晚上就得在这儿过夜了,炕还没有烧,炉子也没点着,正好也该吃饭了,索性就在外面灶上做了点饭得了。
带到准备点火的时候,谭墨才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家里没有柴火。
原来谭墨家是住在筒子楼里,一般是用煤火做饭,几乎用不到柴火。后来谭墨参加工作,在单位也是住宿舍,根本就不起火做饭。
这就导致了他家的炉灶虽然盘好了,可柴火根本没想起来买。当时实验的时候用的柴火就是打窗框和门,剩下来的废料。现在废料早就没有了,还做个屁的饭。
好就好在买劈柴不用票,趁着供销社还没下班,谭墨骑上老爹留下来的自行车,赶紧往供销社跑。
到了供销社花了一块八毛钱买了100斤的劈柴,放在自行车上赶回了四合院儿。
费劲巴拉的总算把灶点着了,在锅里放上点水先烧着,又拿了块蜂窝煤塞在灶里,准备烧着了点炉子用。
拿出一颗白菜切了点白菜丝,又拿出葱姜蒜切了一点,最后舀出一碗白面,用水和好搓成疙瘩,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了。
要说起做饭其实两个谭墨都不陌生,一个是现代老爷们,谁还不会颠配俩菜了?一个是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光棍爷俩,都不会做饭那吃啥?
之所以点灶的时候有点费劲,是因为这两个谭墨都没怎么用过这种灶罢了。
刷好锅,锅里放油,烧热后放入葱姜蒜炝锅,再放进白菜丝翻炒一下,放酱油和盐再翻炒一下,然后一瓢凉水进去(没热水),等着锅开了就可以放面疙瘩了。
趁着等水开的功夫把灶里面烧着的蜂窝煤夹到里屋炉子里,把炉子点上。又灌了一壶凉水,坐到了炉子上。
谭墨没想把外屋的炉子也生着,反正自己就一个人,顶多在屋里不出去也就是了。
里屋有火炕,再点个炉子肯定会很暖和,至于外屋冷点就冷点,其实也没多大事儿,里外屋各一层的棉门帘子,也能把寒冷拒之门外。
穿越之开局住进四合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