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官家,州试已经完毕,省试由礼部国子同僚正在加紧拟题。”
王著行了一礼,立春之前各地学子肯定会到达汴京开封,这次的科举比上一次要好很多,最起码时间上来的及。
“唔……那便好,卿这次所来何事啊?”
赵匡胤闻言点头,赵德昭的学习是被他叫停的,可是今天这对师生二人又来垂拱殿,肯定是带着事来的。
“禀父皇,儿随驾出征扬州时,曾听闻占城有一稻谷,五六十日一熟,是安南占城百姓新培育的良种稻……”
赵德昭拱手一礼,将占城稻的优势说了出来,又给皇帝老爹讲了其和大宋目前稻谷比较如何如何。
“禀官家,臣子继已经在占城商人得到消息,殿下所言句句属实,的确是新良种,产量比起我大宋双季稻要优质太多太多。”
王著瞧见赵匡胤转头看向自己,连忙弓身一礼,赵匡胤一阵吃惊,尤其是听见王著最后四个字“太多太多”。
“如此,亩产能收多少石?”
赵匡胤放下手中奏章,现在民生艰苦,如果赵德昭所说的这个占城稻真有能力,那么对整个天下百姓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
“父皇,我大宋目前稻谷亩产大概收成有一石左右,如果种植占城稻,按照上等田粗略估算,应是有三、四石之多。”
赵德昭拱手一礼,他查过户部每年的账册,也咨询过王著,说出一个比较中肯的答案。
不过,就算是这个答案,产量在这个时代也是高的吓人,要知道后世水稻高产普通田也才千斤,这还是靠着科学手段来培育优化。
果然,赵德昭这话说完,赵匡胤面色再次一变,一个小小的占城就能研究就出这等优良稻种,若不是亲耳听到,他断断不相信。
“好,好啊!现在稻种在何处?”
赵匡胤整个人振奋,他不是那种见不到别人好之人,既然有了这样的好东西,大宋自然是要学过来。
“禀父皇,王师之子继现在身在吴越,已经买下稻种,儿建议父皇下召扬州李处耘,开始在扬州引进培育。”
我要做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