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不用急切,这些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办。”
赵德昭起身将碗筷收起,后又示意宦官将其撤下,又给赵匡胤添了些热水。
“是啊,这次回京之后,科举一事也要提上日程了,如今已是四月。
礼部和范质前些日子就已经上了奏呈,好多事都搁置下来,回京之后就有得忙喽。”
赵匡胤回到御座,赵德昭也紧随其后,话说科举自隋朝开始,唐朝经过发展,已经是做官途径不二之选。
历史上因为大宋重文轻武,更是达到顶峰,据文献统计,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到清灭亡,产生的科举进士就有十多万,仅宋一朝就占据六万之多。
大宋爱文人爱到什么程度,自从他皇帝老爹开始,科举皇恩开始覆盖到落榜生阶层。
美其名曰推出一种制度叫做“特奏名”,只要考生年复一年地坚持考,考上十年八年,很有可能被取为“特奏名”,赐予本科出身,终生享受俸禄。
细思极恐……
这就是赵德昭为什反对重文轻武,太极端,太可怕了。
不过现在倒不用担心,皇帝老爹开这先河好像是在开宝年间,建隆和乾德科举取士还是和五代一样的,都是宁缺毋滥。
对于这种特奏名制度,有学者猜测,皇帝老爹有可能是吸收了不第进士黄巢反叛唐朝的历史教训。
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怕没有中进士的人前往异国他乡,也就是辽、夏、金这些国家。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赵德昭绝对不会让这件事重新发生,文武是一定要平衡,千难万难也要把皇帝老爹这个思想掰正。
“爹爹,此次科举作为我大宋第一场恩科,一定要好好办,让天下学子好好看看我新朝之新气象。”
赵德昭行了一礼,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等到之后平定南方诸国,更是需要治理地方上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很大一部分还是要从科举中选出。
此次恩科之后,先让其历练一番,等南方诸国平定,怎么也可以担任一方要员。
“哈哈,二郎说的对,此次恩科是要好好办。”
赵匡胤一声大笑,第一场恩科他身为皇帝怎能不高兴,就好比当初唐太宗一样,天下学子尽入我?中。
我要做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