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都还得排长队,这时候城里人普遍收入也就三四十块钱一个月,饿极了的人也只能掏钱买。
更可怕的是没钱的人,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倒毙在街头了。
肉和粮食的供应在粮站,那地方更是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
货柜也不用摆东西,车一卸货就得全部卖出去。
就这都还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到。
断货的次数最近也多了起来。
方岩知道等七月份,燕京城也得开始凭票供应了。
到时候挨饿会愈发常态。
方岩父母不在,全由哥哥养活。
哥哥每个月八号发工资,都会给他15块,让方岩去买粮食。
当天下午哥哥下班后方岩拿到钱,他就得晚就要去粮站外排队。
学着排队的人,放一个破背篓或者搬块石头占着位置,第二天早天没亮五六点的样子,自己再去把石头和背篓替下来。
然后一直排到中午才能买到粮食,这十五块钱方岩会留下一块,其他的全都换成柴米油盐这些生活必需品。
没有系统的时候,堪堪能挺过一个月。
有时候还得想办法搞点其他啥野菜之类的垫吧垫吧。
每个月都得折腾这么一回。
远处胡同口,同班同学于海棠穿着一身鲜艳的红袄,早就等着他回来了。
“方岩!”于海棠对着方岩招手。
“这儿呢,方岩!”
闻声,方岩在街道口停下车。
于海棠已经迫不及待的走来了。
方岩骑得这车还是管她借的。
是于海棠她老爹的车。
于海棠比方岩还要大几个月,属于是班里漂亮的那一批。
双眼皮,大眼睛,瓜子脸,身材苗条,扎着一对长长的辫子。
因为方岩成绩好,平日里,她经常向方岩请教学习的问题,有时候一问就是大半个小时,每次方岩都耐心地给她讲解。
一来二去两人接触多了,班都在传两人谈恋爱。
甚至有人公开询问于海棠,到底是不是真的。
对此于海棠只是脸红地笑了笑,没有否认,但也没有回答。
但方岩知道于海棠是对自己有好感的。
于海棠她家里是父母是双职工,离学校近,在大家普遍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她总算在父母15号发工资后,第二天从家里拿些诸如肥肉包子、炸酱面给方岩补充营养。
就连平日里,又能给方岩带些花生瓜子之类的。
在缺吃的年月,这让方岩的身体,获取了不少必须的营养。
记得刚开始那会儿,惯常贫瘠的胃,经常因为受不了突如其来的肥油待遇,会没出息的翻江倒海。
每每此刻于海棠也不嘲笑他,只是叮嘱他吃慢点。
于海棠是班的文娱委员,歌唱得好,戏也演得不错。
在学校里的表演,基本都有她参与。
她告诉方岩,她的梦想是加入首都话剧团,站在最高的舞台为首长表演话剧。
对此方岩没有多说什么,原著里于海棠高中毕业后,就是进了红星轧钢厂。
在厂里的广播室里当了播音员。
这次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她的命运?
现在方岩自己也不知道。
“等久了,路不好骑耽搁了一会儿。”方岩将自行车架稳,一边对着于海棠解释道。
“没……没事,我也刚到一会儿。”冻红了脸的于海棠,声音都有些颤抖的撒着谎。
她起码在这儿干站着,等了方岩半个钟头了。
冷的嘴唇都在抖。
方岩没有拆穿她,而是将车篮子里的空炸药管和鱼取了下来。
大方的剩了一条最大的鱼,留在了篮子里。
起码六七斤。
提自己剩下的东西,方岩对着于海棠说道:
四合院:从六十年代饥荒中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